二號心臟藏腳底 足浴加薑減肥

二號心臟藏腳底 足浴加薑減肥

一雙腳除支撐身體外,原來還擔當人體的「第二心臟」。《黃帝內經》有云,腳掌遍佈五臟六腑等相應穴位66個,故經常足浴既能消除疲勞,亦促進血液循環,不同的浸泡材料功效各異:放鹽可治香港腳,用醋滋潤皮膚,落薑可治水腫和減肥。各位讀者,細閱下文前,請先煲水。

記者:蔡俊業
攝影:伍慶泉
Model:Snow@PureModels

【香港腳】(Athlete'sFoot)

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拉丁學名為TineaPedis(Tinea解癬,Pedis解腳)。此症輕則令患者腳底輕微脫皮,重則感到痕癢和生水泡,甚至腳趾間皮膚出現潰爛。治療此症,以外用或口服藥為主。

腳藏66個穴道

談浸腳,就先要說腳的重要性。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曲黎敏曾在著作中闡釋,腳掌是下半身最脆弱的地方,而上半身是頸椎和咽喉,中間就是腰部,三者都要好好保護。她又說,從醫學角度出發,「腳猶如人的第二心臟」,大家不妨在腳板底任何位置輕按,必會感到有點痛,其實腳掌表皮底下蘊藏無數穴位,《黃帝內經》記載,分佈在足部的人體穴道達66個,包括頭、手與及五臟六腑的反射區,例如湧泉穴、足心穴和失眠穴,這3個穴位與免疫力聯繫緊密,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更明言:「腳掌係通向身體嘅一扇『視窗』!」所以凡一切可以令身體裨益的事情,都能從腳做起。中醫認為腳部、頸椎咽喉和腰這3個人體樞杻之地,需要長期保護,不能受寒,否則會擾亂臟腑運作,容易得病;且因火熱會向上升,透過暖腳,便能帶動氣血運行,從而溫暖全身,所以浸腳既可令腳免受寒,亦可保護身體。

熱水浸腳治感冒

當然浸腳還有其他好處,包括消除疲勞和消腫等,方法多種,可以普通熱水,或放鹽、加醋及煲薑水等,當中以熱水浸腳最簡單。聽彭醫師解釋,每晚用熱水浸腳可養心明目,促進睡眠,更可治輕度感冒,「關鍵係熱水浸腳可令全身散熱,達降溫效果。」當人患感冒又不願意吃藥時,可將雙腳往熱水裏泡,浸至踝骨。「要不停添加熱水,直到腳面發紅,又或身上微微出汗為止。」然而症狀嚴重者就當然要看醫生啦!

■泡腳時在熱水加入鵝卵石按摩腳底,能起類似針灸效果。

■中醫理論指腳部不能受寒,睡時應將被蓋過腳,保持溫暖。

浸白醋滋潤皮膚

至於其他方法,例如在熱水中加入白醋,可以殺菌,促進傷口癒合,滋潤皮膚。用薑浸腳效用更多,彭醫師說可買二両薑,將薑連皮拍扁,放進水中煲15分鐘變成薑水浸腳,可治風寒,更對關節病、類風濕、支氣管炎甚至哮喘病等有改善作用,不過其瘦身效果吸引力更大:「以薑浸腳可以改善因為長時間逗留冷氣房、飲食不均、生活不規律和無形生活壓力而出現的虛冷、水腫或下半身肥胖等問題。」她又指,中醫有云:五味能調理五臟,「鹹入腎、酸入肝、辛入肺」,所以不同味道的浸腳方法,可以調理身體不同的內臟機能,但她強調:「長時間吸入過量鹽和醋對腎和肝有傷害,故不能長期浸。」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

行山腳腫浸冰水

中醫浸腳道理多,西醫看法又如何?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唔似中醫咁用食材浸腳,因西醫係講物理。」例如中醫強調熱水浸腳,關醫生指,大熱天時,一定要用冰水浸,「例如你行山,血管會膨脹導致腳腫,仲浸熱水就會仲腫同痕!」反而老人家或體弱者在天冷時,就適合用暖水浸腳,加速血液循環,容易入睡,這點跟中醫理論相同。她又說,用鹽水浸腳原來都可用科學角度解釋,「浸鹽水會令皮膚內的細胞膜出現Osmosis(滲透)作用,但長期浸會皺皮。」即腳部長期行走會出現血管膨脹,由於血液含有水份,生物理論中,相對濃度低的水,當中的水分子會透過細胞膜流到高濃度的水那邊,所以鹽水浸腳,因鹽水相對濃度較高,能「吸走」腳內血液的水份,達致消腫效果。

■行山令血管膨脹導致腳腫。

浸腳功效

種類:熱水

功效:治療輕度感冒;改善手足冰冷、容易入睡;軟化硬皮、助除死皮

熱水

種類:鹽水(1公升水加2湯匙粗鹽)

功效:治香港腳或腳臭;增加血液循環、鎮靜大腦、放鬆肌肉、鎮痛;驅除疲勞;消腫

種類:醋水(3至4公升水加1飯碗白醋)

功效:消炎殺菌、預防香港腳;加速傷口癒合、平衡油脂分泌;滋潤皮膚、軟化角質

白醋

種類:薑水(3至4升水加2両薑)

功效:驅散體內寒意;調整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平衡致減肥、消除失眠、頭痛及月經不調;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支氣管炎等

種類:冰水

功效:消腫散熱

大忌須知

1.浸腳時不宜吃生冷食物,宜浸後喝1杯暖水,令沉澱體內的毒素排出。

2.腦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要注意水溫和時間控制,若有頭暈、頭痛、乏力、心慌等情況應即停止。

3.飯後不宜馬上浸腳,易影響消化。

4.浸時可用鵝卵石磨腳按摩,有類似針灸效果。

5.若加醋和鹽浸腳,1星期最好不要超過2次,因皮膚長時間過量吸入鹽和醋,對腎和肝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