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眾勝堂昨日凌晨發表聲明指,衞生署於銅鑼灣及天后一帶撿獲含止痛藥成份的保濟丸為冒牌貨;海關另於北角一間藥房,撿獲24盒假貨保濟丸,並將店主及售貨員拘捕。病人組織批評,現有法例對打擊冒牌藥的阻嚇性不大,促加重罰則。
衞生署前晚公佈,於銅鑼灣及天后一帶,發現有聲稱是保濟丸的產品含止痛西藥成份「雙氯芬酸」,這成份可引起胃痛、惡心、嘔吐、胃潰瘍及出血等副作用,呼籲市民停服。
海關昨日回應時表示,在接獲衞生署提供的資料後,前晚在北角一間藥房撿獲24盒懷疑冒牌的保濟丸,並拘捕店舖男東主(62歲)和男售貨員(52歲),兩人獲准保釋候查;案件仍在調查中。
現時《商品說明條例》規管冒牌藥品,任何人販賣或管有任何應用偽造商標貨品作售賣用途,一經定罪,最高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有指法例阻嚇不足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認為,條例對打擊冒牌藥的阻嚇力不足,「條例寫到會罰好重,但法官次次都判得較輕」,部份不法商人因出售冒牌藥被捕後,會如金蟬脫殼般,用另一人的名字再註冊開藥房,重施故技。
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陳景雄指,不時有人上門向藥房推銷冒牌藥,當中以藥油居多,藥房商人一旦貪圖利潤,容易誤墮陷阱,「家唔係賣冒牌錶、冒牌袋,賣假藥人命攸關,一定要加強打擊」。
生產保濟丸的李眾勝堂昨日凌晨發表聲明,指衞生署在市面上撿獲的保濟丸產品(盒底印有批號﹕21214),經鑑定後證實為偽冒產品,並提醒消費者,假貨包裝上的海景照片兩邊沒有印藍色線,而且藥丸較正貨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