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蒲松齡迷的話,那麼你會喜歡阿拉伯人講的故事《天方夜譚》。
數年前,我開始講鬼故事,就是採用了《聊齋》裏面的人物做藍本,編成了上下兩集的《蔡瀾的鬼故事》。封頁底,我註明靈感來自蒲老,把書獻給他。
反應還不錯,許多讀者還能記得我創的林大洋這個人物,來信要我再寫。當然,《聊齋》的源泉取之不盡,不過我不想重複,重新拿起筆桿,換了我小時最愛的讀物。
這是一本全世界的兒童都熟悉故事書,也已經成為經典的文學作品了。原名《一千零一夜OneThousandandOneNignts》,又叫《阿拉伯的夜晚TheArabianNights》,為什麼又變成《天方夜譚》?
「天方」二字,是從前中國對阿拉伯的稱呼,而「夜譚」來自夜談,晚上講的故事。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人民必須避諱,凡有兩個火字的都要以別的來代替,夜談就變成了夜譚了。
後來也在成語中出現,凡是怪異的事,我們都說是天方夜譚。
和《聊齋》一樣,當然不只是純粹的妖魔鬼怪,它充滿了東方的神秘色彩,幻想豐富,打開了孩子們的心窗。
雖說宰相的女兒為國王講了一千零一個故事,但真正收集在書中的只有兩百多個,翻譯成外文時更減少至幾個重要的,像《阿拉丁和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以及《辛巴特的七次航海》等。
當今重讀,發現裏面還有幾個精采的,像《駝背人的故事》、《驢子的故事》、《黑太監卡法》和《夢》等。最好看的是《年輕女人和她的五個情夫》,講一個女的怎麼對付五個要佔她便宜的男人,在他們最性衝動時,叫他們穿上奇裝異服,把他們關在衣櫃中。後來那五個大男人被放出來,也沒有找女的算賬,相對着哈哈大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