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有一堆禪書,閑時(或忙時)隨手掀翻。這天看到一段,寫道:
「進退兩難,就大喝一聲罷!」
大聲喊叫,是精神上的發洩和釋放。禪師為領導參禪者,也常「當頭棒喝」─這「喝」本身不具任何意思,所發的聲音也非讓人理解,只是叱責、勉勵、警醒的作用,濃縮了禪的精神。
如果離了禪寺投入凡塵,如果沒有高人指引,軟弱的我們,一旦遇到猶豫不決的危險狀況,只好自己向着自己大喝一聲了。一喝,發散壓存在心中的緊張,也許突地眼前一亮放晴了─不過最好別在公眾場所或家中無端大喝,精神病一樣。
看下去,後頭又有一段,寫道:
「費盡口舌也抵不過一瞬沈默。」
這是提示人們依賴語言、浪費語言之餘,應注意「沈默」的價值。莊子也有類似道理:「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道」太遠太沈重了,我才懶得追求。不如簡單點,進退兩難時話太多,別忘了不語之功力,可奏奇效。
以上兩則看似有點矛盾,其實亦是簡約而一矢中的之方式,不管「大喝」或「沈默」,首重沒有「廢話」。要不要開口?因時制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