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方案仍有迷思 - 吳志森

民主黨方案仍有迷思 - 吳志森

特區政府接納了民主黨提出的政改區議會方案改良版,民主黨黨員大會,也以大比數通過。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三十七票支持政府,民主黨九票可能跑掉一至兩票,普選聯雖未必全數支持,但肯定為新方案再添幾票。政改方案,已經篤定通過。
但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方案,非常倉卒,民眾連消化的時間都不夠,遑論深度思考,我嘗試在這裏進一步解拆這個方案,提供讀者參考。
方案最大賣點,是五個區議會功能議席有三百萬選民基礎,與一人一票直選根本沒分別。到二○一二年,新的立法會成立後,分區直選三十五席,加上變相直選五席,共達四十席,佔立法會七十席百分之五十七,離三分之二不遠,再過一屆,這類議席繼續增加,到二○二○,全面取消功能組別,指日可待。

產生五位「超級議員」

這種說法,裏面有太多像霧又像花的迷思。香港每次選舉,無論是區議會、立法會,投票率大概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多,三百萬選民,只有約一百五十萬人投票。三百萬民意基礎的說法稍嫌誇張,但即使以一百五十萬計,全港不分區以比例代表制選舉,每個議席得票可能甚至超過三十萬,以分區單議席單票計算,每個議席也會得票十多二十萬。
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是民意基礎最強的超級議員,不但大大超過那些只有幾百票當選的功能組別,也把分區直選議員的票數大大的比下去。立法會出現了這五位超級議員,民意基礎無人匹敵,但身份卻同屬小圈子的功能組別。這是一把雙刃劍,好處看,是民意授權超強,壞處看,這類超級議員,到二○一六、二○二○,要他們自我消失,讓路給直選議席,真的談何容易。他們會說,我的民意基礎比你還大還高,你憑甚麼要我走?如果超級功能組別不走,傳統功能組別,不也是可以此為藉口,霸着地盤,賴死不放嗎?
民主黨的朋友急忙澄清:不會,不會,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經直選洗禮的議員,都會揚棄功能組別,立法會民主派以一人一票產生的功能組別,莫不如此,請放心。

隱形左派將力保功組

這明顯又是另一個迷思。以區議會今天由建制派主導的政治生態,保皇黨隱形左派必能得到足額提名,互相配合,分隊參選。泛民區議員,無論人數和資源,比建制足足矮了一截。如果當選超級功能組別的,一半以上是建制派議員,目標就是要保住功能組別,保住分組點票這個保皇機制。需知道民主派功能組別議員提出要取消他們的組別,是因為他們是民主派,而不是他們的一人一票的產生方式。上屆和今屆醫學界議員截然相反的取態,就是一個活生生例子。
「一人兩票」付諸實行了,選舉權的「普及而平等」已實現了,京官不是說這就是普選了嗎?一般對政治不甚了了的民眾,甚至可能以為「一人兩票」不是很好嗎,為何又要「倒退」到「一人一票」?
文: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