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遏網遊虛擬貨幣8月實施 騰訊恐受拖累

中央遏網遊虛擬貨幣
8月實施 騰訊恐受拖累

【本報訊】中央啟動人民幣滙率改革,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範圍後,同時將非銀行體系的網絡虛擬貨幣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納入規管範圍,於未來兩個月陸續實施。 記者:黃偉強

文化部昨正式公佈《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除明確規定營運商應要求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實名註冊外;網絡遊戲虛擬貨幣只限於兌換自身提供的網絡遊戲產品及服務。另更需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預防其沉迷網絡;及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8月1日正式實施。

騰訊:無參與二手營運

市場擔心規管將影響內地網遊股收入,於港上市的騰訊(700)昨日下跌6.2元或4.7%,收126元。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指,《辦法》對騰訊等網絡遊戲營運商影響有限,因營運商一向不參與虛擬貨幣二手市場買賣。
騰訊發言人認為,《辦法》將網絡遊戲分為三個部份,即網絡遊戲營運商、虛擬貨幣發行商及從事虛擬貨幣二手市場買賣的經營商,故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只會影響二手市場經營商,騰訊並無參與二手市場營運。至於要求用戶以實名註冊,亦是為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騰訊又表示,《辦法》有利行業長遠健康發展,集團會如期執行新指引,未來數月會評估《辦法》對集團網絡遊戲業務的影響。
另外,人行前日亦公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未經人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包括透過網路在收付款人之間轉移貨幣資金的行為,如貨幣滙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位電視支付等。
換言之,包括阿里巴巴(1688)母公司經營的支付寶、騰訊旗下支付平台財付通,移動營運商提供的支付平台等均在管理之列。措施於9月1日生效。

從事支付業務須獲批

在辦法實施前已從事支付業務者,需於辦法實施起一年內申請。企業擬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註冊資本最少3千萬(人民幣.下同);在全國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註冊資本最少1億元。
市場調查機構易觀國際分析師曹飛認為,新規定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影響不大,意義在人行終於承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價值。他又指,現時很多機構均能達到申請的最低門檻,問題是達到門檻不一定能取得牌照。資料顯示,內地首季電子商貿規模達10152.7億元人民幣,逾300多家企業從事第三方支付。

中央規管網上遊戲及支付服務細則

《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要點
.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限制其遊戲時間及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
.規範經營單位的經營行為
.完善網絡遊戲虛擬貨幣發行及交易的管理
.加大用戶權益保護力度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點
.任何非金融機構及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及數字電視支付等)
.非金融機構要提供支付服務,須根據辦法申請成為支付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