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就知道AmilKhan不是中國人。爸爸是巴基斯坦人,媽媽是日本人,他卻自認是香港人。「72年我在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出生。」自小讀國際學校,又放洋多年,廣東話只「半桶水」,Amil怎看也不算是地道的香港人,但自從他把辦公室搬到上環百子里2號,Amil的朋友都說,「佢好似孫中山上身」。
在外牆畫孫中山頭像
說的不是靈異故事。從事建築的Amil,初時對百子里的背景不甚了了,去年把辦公室搬進原是印刷公司的百子樓地舖連閣樓單位後,才發現這個大隱隱於市的角落,原來是改變中國近代歷史軌迹的革命搖籃。了解之後,Amil開始對孫中山和中國近代革命家的歷史很感興趣,尤其是他們在香港的事迹,特別做了不少資料搜集。
「楊衢雲和謝纘泰在這裏創立輔仁文社,社員經常到這裏聚會,討論革命理念,醞釀推翻滿清,後來孫中山也來了。」Amil說,百子里有五個出入口,非常隱密,「我每天上班,拾級而上的時候,總想像當年那些革命志士走着同一條路,是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到這裏。」
Amil沒看過電影《十月圍城》,卻完全感應到「革命先烈」的精神,「我為他們因信念而戰、為人民而戰的精神感動」。他還特別請來一個紐約的藝術家,在他辦公室的外牆用塗鴉筆觸,畫了一個孫中山頭像,寫上"InmemoriamThespiritliveson...."字句。「很多年輕學生經過這裏,都會看到。」
早在市建局今年4月宣佈「活化」百子里之前,那一帶其實已很活。除Amil民間自發的孫中山塗鴉畫像,百子里後的文興里「七一吧」旁,常有三五成群的老伯在樹下乘凉打牌吹水。但自市建局宣佈耗資4,000萬元把百子里建成以「中國革命之源」為主題的公園後,政府部門突然到來斬去附近樹木的大量枝幹,急得Amil報警並向傳媒求助,「我對這裏的樹和貓一直都很關心。
簡單的東西已經很好
經過那次斬樹風波,文興里的阿伯都認得Amil,「我以為你係鬼佬,點知你啲中文咁叻。」Amil靦腆地與阿伯擊掌,用半鹹淡廣東話回應:「我唔係鬼佬,係自己人。」阿伯又忍不住罵了兩句粗口,問候有關當局,「講乜嘢保育、綠化,嚟斬晒啲樹。」
Amil說,他中學後到澳洲、歐洲生活了許多年,2000年回到香港,發現香港改變了,後來看見一班年輕人手挽手保衞天星、皇后,很感動。他強調,他不反對發展,只是覺得這個城市有很多美麗的地方和歷史值得保留,「怎樣才算一個美好的城市的想法應該改變」。
對於市建區「重塑」百子里成公園,Amil說:「政府認同這個地方的重要性,我當然歡迎。但是否需要花4,000萬那麼多?為甚麼要用迪士尼主題公園式的方法去做?有時候,簡單的東西就已經很好。」記者 陳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