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霜可致癌 護膚變害膚

防曬霜可致癌 護膚變害膚

炎炎夏日,防曬產品大行其道,但美國有專家發現,近年推出的防曬霜質料,不但滲入皮膚後不會分解有害紫外線(UltravioletRays,UV),反而會增加愛美男女罹患皮膚癌風險。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皮膚癌主要成因。紫外線含有UVA和UVB,UVA對皮膚破壞力極大,不但會令皮膚老化,更是引發皮膚癌的元凶,UVB則會曬傷皮膚。為了阻擋有害紫外線,市面上便出現各種防曬霜。

不分解紫外線

防曬霜主要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兩大類,前者只會留在皮膚表面,直接反射有害UV,化學性則會由皮膚吸收,分解皮膚內的UV。近年推出的新款防曬霜,則標榜反射和分解動作同步進行。
新產品看來無懈可擊,但原來卻間接引發健康問題。美國加州大學專家指,用來分解UV的苯甲酮等化學物質,在新款防曬霜中喪失原有功能,反而引發類似自由基(freeradical)的傷害,可致皮膚癌,更會破壞脫氧核糖核酸(DNA)。
近年潮興的納米科技,將氧化鈦和鋅等物理性防曬微粒,縮水至頭髮千分一大小,但科學界至今仍未確定它的破壞力。防曬霜使用的防腐劑,也會慢慢滲入皮膚表層,塗上防曬霜48小時後仍可在尿液內發現有關化學物質。
英國人每年花數以十億港元在防曬產品,但因過度暴曬而患上皮膚癌的人數依然有增無減。有美容業界人士則指,民眾想有效防曬,最好還是戴帽出街和盡量避開陽光。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