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G20開會前,G2(中美)在人民幣話題上先來個對打,中國外交部一連兩天提醒美國甚至全球政要,人民幣滙率政策改革主動權只有一個話事人──中國。
人民銀行上周末突然公告天下,中國正部署人民幣升值。人民幣滙率改革只是中國在G20開會前,在全球貿易平衡上給予一個甜頭,終極目的是要換取在國際經濟組織更大話語權,令日後在大事大非的話題上,言行更具影響力。
G20開會前,人民幣滙率改革聲音例必再現。上周五,中國外交部就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出席G20會議,舉行吹風會,財政部及人行亦有派員出席,外交部部長崔天凱在吹風會上,先提及不久前G20財長與央行行長為今次開會做出四方面準備,包括各國採取宏觀政策在復蘇本土經濟之餘,要減少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可持續與平衡增長框架;加強金融監管、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等。
要真正G2要付金錢代價
四大準備均屬「熟面孔」,但對中國來說,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十分重要,人行國際司司長張濤更希望,G20領導人能夠如期兌現,將份額向發展中國家至少轉讓5%的政治承諾,即發展中國家要有多點話語權。
中國要增加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要有真正G2,就要付出龐大金錢代價。
對外方面,按照第二輪中美經濟對話達成的初步意向,中方將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採購委員會7月會議前,提交一份符合各國胃口的政府採購協議。
據內地傳媒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測算,一般而言,中央與地方政府採購金額要佔國民生產總值10%至15%,即中國即將提交的政府採購的金額,可能高達一萬億元人民幣。
貿策接1500問題入WTO後最多
以金錢換取政治影響力屬國際間的慣常做法,但不代表可化解一切。中國崛起亦令其在貿易世界內被針對,今年中國剛好要進行貿易政策審議(貿易政策審議是WTO對全體成員適用的一個永久性機制,對所有成員都要定期進行貿易政策審議。貿易額在全球排名前四名的成員,每兩年進行一次審議。排名5至20位的成員,每4年一次,其他成員每6年一次。),中國今次收到1500個問題,是中國加入WTO近10年來最多。
中國是一個超過13.3億人口的內需市場,1500個問題相信離不開一個主軸──搶攻中國市場、不要出口廉價產品,不要為戰略產品設出口限制。
要有序有力回應國際訴求,中國要成為世界主導者之一亦可理解,例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中,中國買了約500億美元的IMF債券,希臘債務危機中,中國亦間接援助20億美元。若在國際金融領域未能左右大局,在全球貿易又要付出那麼多,中國領導人心內又怎會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