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貸款需求轉移本港,加上中資機構可在境內中資行開立非居民賬戶(NonResidentAccount簡稱NRA),容許將境外的外幣存款調入內地而毋須結滙,適逢半年結的客觀市場因素,引發過去約兩個月,由本地中資行掀起、其他銀行自保的港元定期存款搶奪攻防戰。
記者:劉美儀
身兼銀行公會主席的渣打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期望,本月底銀行半年結終止後,爭奪戰可漸趨緩和,定存息率冀逐步返回低於同期港元銀行同業拆息的理性水平。不過,也有業界稱,面對本地貸款胃納穩步增加,定存息率即使回落仍會吃緊。
銀行自保定存高息留客
雖然本地銀行普遍資金「水浸」,但洪丕正表示,基於「自保」(defensive)需要,該行早前提供短期定存息率優惠,他指,存款客戶是銀行長遠業務關係的基石,必須維持,其他銀行高息搶客,「自己很難不貼住市場(定存息價)」。
洪丕正認為,近兩月湧現定存競爭,主要受半年結因素影響,銀行要保留充足頭寸,內地信貸投放收緊,資金需求轉移本港,亦拖高銀行貸存比率,令資金渠道較窄的同業,要以優惠息率吸收存款;個別歐資銀行受主權債務陰霾影響,或在同業市場較難拆借,遂亦積極吸取定存資金。
本地中資行被指是掀動是次定存爭奪的源頭。工銀亞洲(349)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則表示,該行並無主動推廣優惠定存計劃,只是自衞式回應,為免存款流失,遂視乎情況與客戶議價。不過,他亦聽聞,有中資行同業給予個別大客(如存款額5000萬或以上)高達1.5厘的3個月定存息率,其他客戶的1、3個月非牌價定存息率,經議價後亦達1厘水平。
他同意,近期定存息率攻防戰,不排除由中資行帶起,但關鍵與內地貸款需求轉至本港,拉動資金供應趨緊有關;另一成因是去年底起,內地監管部門容許中資機構,可在境內中資行開立NRA,離岸外幣存款(包括港幣)因而可調入內地而毋須結滙,不少中資企業面對信貸缺口,紛調撥香港存款入內地使用,因此本地中資行亦要補充存款流失。
半年結後未必立即復常
對於半年結後市況會否緩和,他認為,銀行不可能長期虧本經營,但鑑於本地貸款需求有實質增長,始終會扯動資金供應,他預期半年結過後,息率或略為回落,但短期內未必立即回復正常水平,為平衡成本效益,本地貸款息率或會趨升。
滙豐銀行香港區總裁馬凱博亦表示,半年結後定存息率是否回軟,仍待觀察,除內地信貸需求引發定存競爭,他指,年底前百分百存保制屆滿,亦驅使存款基礎不強的同業,伺機鎖定較長定存資金。恒生銀行(011)副總經理兼企業及商業銀行業務主管陳力生認為,定存爭奪不可能長期維持,息率競爭水平應該「大致咁上下」,由於短期內本港未必有加息機會,故銀行淨息差應會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