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收緊信貸,帶動具備借貸實力的企業,透過包括離岸渠道,尋找借貸空間。隨着經濟好轉及亞太區滾存財富上升,中港經貿需求及兩地企業進出拓展等利好因素,企業及商業銀行的商機前景秀麗。
記者:劉美儀
在恒生銀行(011)履新約7個月的副總經理陳力生期望,未來兩年,企業及商業銀行業務,對恒生稅前盈利貢獻,可從去年22.9%升至30%或以上。單是今年首季,他透露,有關業務貸款按年增幅達40%,增長勢頭良好。
設專組服務紅籌國企客
人民幣業務是各行覬覦搶攻領域。金管局正計劃修訂《清算協議》,促進本地個人人民幣金融產品發展。身兼恒生企業及商業銀行業務主管的陳力生透露,自金管局2月詮釋人民幣業務以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發展更積極,通過恒生進行的跨境貿易結算額(滙款交收),2月至今累計達20億元人民幣。
他說,目前在恒生開立的人民幣企業結算賬戶達4000個,勢頭仍持續上升,恒生推出的人民幣貿易融資優惠利率,亦曾經用作貿易融資交易的計價基準,但他同意,人民幣相關貿易貸款量,市場規模暫時仍不算大,還要等待供求關係更互動,以及本地積存的人民幣資金池進一步壯大,才能拉動更多投資產品及業務需求湧現。
無論國企、紅籌或民企,恒生均希望加大力度拓展,業務範圍除傳統信貸外,他亦希望加強現金管理及支付、理財銷售及收費收益等領域,另一方面,該行亦積極支援進入內地發展的本港企業,現時恒生企業銀行旗下分三隊小組,其中一隊專職服務紅籌國企。
中小企特別信貸暫批160億
今年以來,陳力生稱,貸款需求勢頭正面,以銀團貸款為例,今年首季亞太區(日本除外)籌組的銀團達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其中本港銀團貸款按年升8倍,內地則跌87.5%。截至5月底首5個月計算,內地企業離岸貸款錄得42億美元,是去年上半年規模(8.84億美元)的4.75倍。
金融海嘯期間,為紓緩中小企借貸困難,政府提供擔保達8成比率的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自08年11月至今年6月初止,恒生已批出的信貸額達160億元,涉及中小企數目共5700多家。有關保證計劃年底屆滿,他認為,若由第三方中介機構批核擔保,恐因對中小企客戶未必熟悉,以及資料提供等技術操作,或窒礙中小企信貸申請,若由銀行按市場操作營運則較簡便。
恒生商務理財中心目前共設有5個據點,該行企業及商業銀行部門員工現時逾1200人,未來按業務需要增聘人手,但具體增聘目標未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