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溫暖油脂的氣球」捕殺對象變朋友

「充滿溫暖油脂的氣球」
捕殺對象變朋友

人與鯨早就認識,古今中外有對鯨的描寫不少。經年累月,鯨對人類而言,已由桌上佳餚和工業產品原料,演變為愛惜有加的朋友。
人對鯨的好感,1535年曾有記載。法國探險家卡提爾(JacquesCartier)的船隊在加拿大東部聖羅倫斯河首次遇到白鯨,看見白鯨在水中列隊載歌載舞歡迎船隊,歌聲悠揚動聽,遂送給白鯨一個美麗的稱呼「海洋中的金絲雀」(seacanary)。白鯨鼓脹突出的額隆(melon)亦有趣可人,被形容為「充滿溫暖油脂的氣球」。
人與鯨的關係由捕殺對象變為朋友,從大眾文化亦可見一斑。19世紀美國名著《白鯨記》(MobyDick),是一個美化捕鯨活動的故事,但到1990年代荷李活電影《人魚的童話》(FreeWilly),影片描述一名男孩與一條被迫接受表演訓練的殺人鯨成為好友。片中飾演殺人鯨的凱高(Keiko),現實中更在影迷幫助下獲「放生」,可見鯨魚和人類感情深厚,殺鯨會傷害人類感情。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