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入股鉑陽)不是一個純粹的財務投資,我們的目的是拿股權跟鉑陽一齊發展!」內地最大民營清潔能源發電企業漢能控股,願意「委身下嫁」太陽能薄膜設備製造商鉑陽太陽能(566),向其下近200億元定單,是希望結合鉑陽的技術,打造太陽能發電「一條龍」服務及降低發電成本,故無計劃出售所持鉑陽股份。
記者:陳韻妍
漢能是內地民營清潔能源的龍頭企業之一,4年前已研究太陽能,曾經與漢能洽談的合作夥伴,可謂粒粒皆星,包括德國Oerlikon、美國AppliedMaterials、日本精工及韓國三星等,為甚麼漢能「相中」市值只有30多億元的鉑陽?
漢能高級副總裁代明芳,接受本報專訪時解釋,漢能揀選合作夥伴時最看重的是技術,其後才是企業文化,以及是否擁有共同理念,經過反覆比較及技術驗證後,最終選擇了研發技術最成熟、對公司未來技術提升空間最大的鉑陽。
一條龍拓太陽能發電
他說:「鉑陽的非晶硅鍺合金技術,是漢能暫時做不出來的……我們是這個行業的最大發電商,鉑陽是這個行業頂尖的設備製造商,這兩個企業走在一起是強強聯合。」
漢能是太陽能下游業務的最大企業,但要降低產品及技術成本,便要掌握中上游技術,這亦是與鉑陽合作的原因。
代明芳說:「我們要從下游,往中游往上游發展,只有我們掌握了中游上游技術之後,才能保證產品成本、發電成本降到最低,最終老百姓用電才能便宜……希望3至5年之內,可以達到平價上網,老百姓不用補貼就買到太陽能電」。
據漢能與鉑陽的銷售協議,漢能會以現金支付定單,故其資金來源備受關注。代明芳稱,除自有資金外,亦得到銀行融資及省政府支持,加上公司正進行重組,計劃未來將水電、風電及太陽能所有發電資產整體上市,香港也是考慮的上市地點之一,所以資金足夠。
獲政府支持資金足
漢能除購買生產設備外,亦會入股鉑陽,經行使可換股證券及購股權後,漢能會成為鉑陽第二大股東,持股量23.1%。他稱,鉑陽是漢能首家入股的上市企業,「只有跟鉑陽合作,進入鉑陽這個企業,我們才能掌握太陽能設備的核心技術,要跟這個企業一齊發展,最終才能降低發電成本」。
被問及未來會否變賣或入主鉑陽,代明芳明確表示,兩種可能性都沒有,「我們不是為了賣這個股票(鉑陽股票)來進入企業……我們是行業的第一大發電商,如果把這個股票賣掉,我們怎樣掌握合營技術,怎樣發展未來,那進入(入股)就沒有意義了」。
代明芳談入股鉑陽
1.「我們(漢能)是這個行業的最大發電商,鉑陽是這個行業頂尖的設備製造商,這兩個企業走在一起是強強聯合。」
2.「我們要從下游,往中游往上游發展,只有我們掌握了中游上游技術之後,才能保證產品成本、發電成本降到最低,最終老百姓用電才能便宜。」
3.「只有跟鉑陽合作,進入鉑陽這個企業,我們才能掌握太陽能設備的核心技術,要跟這個企業一齊發展,最終才能降低發電成本。」
年賺28億
鉑陽新單料純利率逾40%
鉑陽太陽能(566)成功擊敗歐美企業,奪得漢能控股手上的198億元定單,變相為公司鎖定了未來3年的盈利及營業額。分析員預計,每年平均可為鉑陽純利帶來約28億元貢獻,換言之,純利率約42%,令鉑陽一躍而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供應商一哥。
按漢能定單計算,鉑陽未來3年每年產能料逾1000兆瓦,市場遂擔心鉑陽難以履行協議。鉑陽首席財務官許家驊表示,鉑陽只是組裝,而非生產部件,故要提升產能,只需增加技術人員及給予他們培訓便可,而漢能支付的50%預付款,已足夠公司購買部件,故鉑陽在營運資金上沒有壓力。
鉑陽:與漢能合作是雙贏
鉑陽去年稅前利潤率為73.4%,東英證券分析員認為,鉑陽簽定漢能這張大單後,即使行政成本大幅上升,利潤率變化應不大,預計漢能這張定單會使鉑陽今明兩年純利分別提升23億元及36億元。
鉑陽執行董事彭立斌稱,接獲漢能一張單,等同接20至30張定單,公司與漢能合作,又可加快提升太陽能技術。另一方面,漢能得到鉑陽的設備,又可降低發電成本,故鉑陽與漢能合作可算是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