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滙改》
【本報訊】G20峯會前,人民銀行前晚突然宣佈重新啟動人民幣滙率改革,市場理解為人民幣升值,美國財長蓋特納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即時回應表示歡迎。事隔一天,人行急解畫,表明滙率將不會如05年的改革般進行一次性的調整,而是進一步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實現雙向浮動。人民幣非馬上升值,滙改亦欠內容,多名美國國會議員瞬即猛烈抨擊,指人行聲明內容含糊其詞,既沒時間表,又沒有浮動空間。
記者:高明輝 張德遜 謝媛彰
為免外界誤解重啟滙改等同於重啟升值,時機更在G20開會前,令人聯想中國終屈服於外來壓力,人行在網上以問答形式向外界披露中國滙改思路。人行指,今次改革是在05年滙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但表明人民幣滙率不會進行一次性調整,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又指人行將繼續按照已公佈的外滙市場滙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滙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美轟內容含糊 促表態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認為,人行聲明不代表人民幣將於未來升值。新「末日博士」魯賓尼指,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顯示人民幣不再與美元掛鈎,並不一定意味人民幣會升值,反而可能是貶值;仍要看中國如何落實新政策。
人行提到,人民幣滙率大幅波動並不符合國家利益,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份,人行解釋,09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顯著下跌,今年以來這比例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向均衡狀態進一步趨近。
然而,人行並沒有交代滙改時間表及幅度,惹來外國批評。美國民主黨參議員CharlesSchumer批評人行聲名「含糊及不足」,在中國提出更多關於滙率升值的時間表及幅度前,「我們不會感覺良好,目前只能相信中國開始遵守遊戲規則」。美國參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成員ChuckGrassley認為,聲明來得太遲,並促請美國政府向中國施壓,直至中國明確地令滙率升值。
催谷服務業 減出口依賴
人行認為,滙率浮動為推動產業升級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動力和壓力,有利經濟轉型,並將引導和幫助企業加強結構調整。同時亦有助國內外價格比較,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就業方面,人行認為滙改有利於增加就業,尤其服務業,促使出口從簡單加工轉向深加工和精加工,一改05年認為滙改對就業有負面影響的看法。
人行今次特別在G20峯會前發聲明,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是中國的姿態,反映中國決定人民幣滙率的自主權。
人民幣滙改比較
比較: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2005年:人民幣滙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籃子貨幣
2010年:人民幣滙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比較:中國最主要貿易夥伴
2005年:以對外貿易權重為主的,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是中國最主要貿易夥伴
2010年:今年首5個月前五位貿易夥伴為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和香港
比較:人民幣滙率會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2005年: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滙率體制,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2010年:當前人民幣滙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目前中國進出口漸趨平衡
比較:滙率變動對企業及就業影響
2005年: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利大於弊;引導企業加強結構調整
2010年:有利增加就業,特別是服務業;促使出口從簡單轉向精加工,拉長生產,細化分工
比較:如何發揮滙率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2005年:沒有
2010年:經濟結構性等問題不可能單靠滙率解決;要繼續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內需;加快民營經濟和服務業發展
中外專家對人民幣滙改言論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師 羅奇
‧此舉是對全球復蘇投下信心一票,不過(滙改)轉變並不是解決全球失衡經濟的萬靈丹,中國必須刺激內需,而美國則需在整固財政狀況上,許下令人信服的承諾,並刺激國民儲蓄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 梁兆基
‧年內人民幣料最多只升1%至2%。中國貿易順差已明顯下降,令外國藉貿易失衡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大減,加上人民幣滙率會參考一籃子外國貨幣走勢,以現時歐元下跌情況下,人行大幅上調人民幣的機會不大
新「末日博士」魯賓尼
‧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顯示人民幣不再與美元掛鈎,但這並不一定意味人民幣會升值,反而可能是貶值,仍要看中國如何落實新政策,即使中方容許人民幣兌美元有秩序升值,明年升值幅度會相當溫和,在貿易盈餘減少下最多升值不逾3%至4%
高盛全球首席經濟師 奧尼爾(JimO'Neill)
‧市場將喜歡這個決定,將令投資者在經歷歐洲債務危機後重拾信心,預料人民幣在今天開市後升值1%,並在今年年底升值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利普斯基(JohnLipsky)
‧中國決定讓人民幣更自由浮動只是一小步,滙率仍是被大幅低估
法國巴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陳興動
‧目前人民幣滙率合理,6至12個月內不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