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的大洋邦;為了方便控制民眾思想,創造了「新語」(Newspeak),把傳統英語的各種規矩一一廢除。新語通過「淘汰」與「改造」兩步驟簡化思想。百姓日常生活,只要有足夠的單字表達吃喝玩樂的要求就滿足了。「榮譽」、「正義」、「道德」這些觀念,抽象得無從捉摸,合該在新語詞典中一一刪除。剩下來的就是像eat,drink,walk之類的實用詞語。
在新語語法中,幾乎所有詞類(partsofspeech)都可以互相使用。任何一個詞,都可用作動詞、名詞、形容詞或副詞。Thought這個字已從新語消失,因為think字一概包含。Think的過去式是thinked。其他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的變化都依隨這個規矩,以-ed結尾。以前是take,took,taken。現在是take,taked,taked。思無邪是goodthink。反動意識是crimethink。
《一九八四》成書於一九四八,因此有論者拿來當「預言小說」看。雖然近年常見英美有識之士慨嘆兒孫輩的英語水平每況愈下,但墮落盡管墮落,至少今天他們還沒有把「人」(man)或「牛」(ox)的雙數寫成"mans"和"oxes"。看來美國的情形比較接近災難邊緣。喬志高(高克毅)研究「謀殺英文」的案子有年,所舉個案多多,不能盡錄。在我看來,詹德隆說的一個例子,最見刀光血影。你在五星飯店晚飯已近尾聲,侍者見檯上碟子空空,上前客氣的問:"Areyoufinished?"該怎麼翻譯?單從字面看,該說是:「你完蛋了沒?」你用信用咭,櫃檯小姐回來帶着幾分歉意的說:"Youareexpired!"「閣下時日到了」。
大洋邦新語中有一個字,特別怪趣:duckspeak。我們的辭典當然沒有載,但只要拆開來看,可知是「鴨語」,說話像鴨子一樣的嘎嘎叫着,quacklikeaduck。說話的聲音像鴨叫,內容自然含混不清。想不到quacklikeaduck的風氣,曾一度蔓延到花旗國。喬志高在〈高不低咯克〉一文釋題說:「『高不低咯克』這個字有三種不同的拼法:gobbledigook,gobbledygook,goobledegook。火雞啼聲咯咯,英文有諧聲字曰gobble-gobble。『高不低咯克』者,即滿嘴嘰哩咕嚕不知所云之謂,尤指愛『打官腔』governmentese,作『官僚術語』bureaucratese。換言之,就是西洋『等因奉此』。」
官腔文字特色之一是化簡為繁,故弄玄虛、裝腔作勢。"Gobbledigook"一詞的原創者是MauryMaverick(1895-1954),一位資深德州政客。他對衙門往來文件的「自戀狂」文體深惡痛絕。衙門的「文膽」癖好用源於拉丁語根的大字眼、含混不清的抽象名詞、半瓶醋的專門術語。這種文字接觸多了就會做噩夢,夢中恍惚看到家鄉養的火雞走路時那種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伸長脖子咯咯作聲時,聽上去就是「高不低咯克」的聲音。Maverick一詞,意指「獨來獨往、我行我素」的作風。Maury先生人如其名,覺得官腔之風不可長。1944年5月21日在《紐約時報》發了「檄文」聲討。從此gobbledigook入了英文辭典。
Gobbledigook怎樣「謀殺」英文?喬志高舉了些單字的用法為例。譬如說"impact"(衝擊)。在「古法」英文中,這是個名詞,不作動詞使用。令喬先生坐立不安的是,今天impact搖身一變化作動詞,幾乎取代了influence的地位。"Howdoesthisexpenditureimpactourbudget?"(這項開支會怎樣「衝擊」我們的預算。)起初我以為這種用法只是美國人的惡習,誰料打開牛津高階詞典,始知原來英文一樣受到污染。英國人今天也照樣impact來「衝擊」去,就像「大洋邦新語要義」所說的,所有詞類的功能都可以互相交換。
「虛張聲勢」也是謀殺英文的一個常見手法。喬志高舉了兩個例子。"Urgencycreatesthingsthatareunnecessary."這句「高不低咯克」,據他的了解,其實是成語:"Hastemakeswaste"的意思,「欲速則不達」也。詹森總統當年要幫助黑人「脫貧」,口號是"WaronPoverty"(向貧窮宣戰),英文乾淨俐落,可是這句話一落在衙門師爺手裏,變成"EqualOpportunityProgram",機會平等方案是也。機會平等就可以「脫貧」?
除了喬先生提供的資料外,我自己也找了一些旁證。在陸谷孫的《英漢大辭典》找到這個條,作為gobbledigook書寫惡習的例子,堪稱楷模:"Pleasecauseaninvestigationtobeundertakenwithaviewtoascertainingthetruth."《辭典》沒有附上中譯,不妨試譯成「高不低咯克」中文如下:「在此懇請成立一調查專案用意在找出真相。」這句話如用未受污染的英文來表達,三個字就夠了:"Pleasefindout"。
短短的幾則引文,已可看出:"Gobbledigookers"說話以「轉彎抹角」為能事。《一九八四》大洋邦的「領導」上台致詞,內容空泛(因可用詞彙已刪剩無幾),加上他們的語言都用喉音傳達,不需通過腦神經,因此聽來就像鴨叫。擺着"waronpoverty"這麼漂亮的英文不說,改為"EqualOpportunityProgram",聽來就像「雞言」,"chicktalk",跟「鴨語」互相輝映。
喬志高所引的「範例」中,最能顯出gobbledigook書寫「脫褲放屁」雅趣的是以下一段引文。喬老沒有譯出來,我也不敢造次。原來羅斯福總統生平最恨衙門官員所用的"weaselwords"(鼬鼠字眼),即躲躲藏藏,說話閃爍其詞之意。有一次,日軍偷襲珍珠港後不久,總統開記者會,提到防禦空襲,燈火管制的問題。他宣讀了一封主管機構的公函道:
Suchpreparationsshallbemadeaswillcompletelyobscureallfederalbuildings,andnon-federalbuildingsoccupiedbythefederalgovernmentduringanairraidforanyperiodoftimefromvisibilitybyreasonofinternalorexternalillumination...suchobscurationmaybeobtainedeitherbyblackoutconstructionorbyterminatingtheillumination.
羅斯福唸完後,有記者發問:這是不是等於說要我們「把所有的電燈都關掉?」此語一出,哄堂大笑。起草這份「高不低咯克」公文的,是最近投身政府機關服務的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
文:劉紹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