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客第一人看香港籲善用互聯網 串連內地民眾 壯大公民力量

中國博客第一人看香港
籲善用互聯網 串連內地民眾 壯大公民力量

【本報訊】全城關注政制發展,政黨希望推動香港民主,同時推動中國民主﹔80後反特權青年發起6.23包圍立法會,再次彰顯公民力量。隔岸觀火的內地人又怎樣看?「中國博客第一人」毛向輝認為香港的政黨與公民都未有好好利用互聯網優勢,也沒有充份與內地網民串連,形成更強大的公民力量。 記者:蔡元貴

毛向輝最近獲邀來港,出席聯合國舉辦的網絡論壇,其間接受本報訪問,暢談對香港網絡力量的意見。過去一、兩年來,香港社運一浪接一浪,但毛向輝說,香港的公民行動雖然活躍,但並未充份發揮互聯網的力量。

「政黨應該更加開放」

「像反高鐵、像80後的一些行動、像六四弔唁的行動,我覺得公民會去抗爭,但是好像給人看來就是總是這些人,重複的就是幾百個人,最多不超過上千個人,然後就是反反覆覆這幾個party、幾個政黨的名字而已。」毛向輝說。
「香港需要更多創新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把人動員起來,然後才可以看到很多新面孔。」毛向輝說,80後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新面孔「非常強」,但他質疑:「我們那些百分之九十的internetuser在幹甚麼呢?他們在學習?還是只是為了chatting?」
對於香港的泛民政黨,毛向輝也有微言:「在資源對比不平衡的時候,香港的反對黨的力量一定沒有政府那麼大,像中國一樣,政府比民間有錢得多,這是一個國富民窮的狀況。這種情況之下,你要做的是創新,更加有創意的方式,把每個人都發動起來。政黨的目標不是只在於存活,最終你要推動社會的公平合理,那你就應該更加的開放。」

香港社運群眾擴大了

泛民政黨常說,推動香港民主就是推動中國民主。但毛向輝看不出香港政黨懂得串連內地公民:「我們不應只在一個小的香港去做抗爭,我們更重要是自發跟大陸的民眾去建立一個互動和相互呼應。在twitter上,香港過去一年的遊行,經常受到中國網民關注。但反過來講,香港的遊行組織者有沒有想到這些呢?沒有。他們沒有想到關注香港社運的群眾已經擴大了,思維需要改變。」

小特寫:投入社企運動 受官方關注

「毛主席」、「中國博客第一人」、風險投資家、軟件設計師、企業家……毛向輝的銜頭多如沙數。199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現年38歲的他是易方軟體公司、博客園公司創始人,又是美國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研究員,推動中國網絡發展,居功不少。

開年會被「看守」

毛向輝不像知名博客韓寒,僅在紙筆上發揮力量。他多年來投入社會企業運動,又組織中國網民交流串連。正如很多內地公民行動一樣,毛向輝的活動常常受到官方「關注」。他舉例說,每年的中文網誌年會,是一個中性的組織活動,不涉國家安全或政治,但是幾乎每年都很難讓這個會順利的展開,總會受到一些阻力。譬如說:「(政府人員)現場幫助我們『看守』,總會派很多人來,再者就是有些人不能前往,會被阻止在家裏,我覺得這個也是遺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