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醫院新技術治頸椎病變

明德醫院新技術治頸椎病變

【本報訊】可導致癱瘓的頸椎病變困擾白領一族,全港逾一成逾40歲人士會患嚴重頸椎退化,需接受手術治療。明德國際醫院於年初引進最新技術,移除病變頸椎,植入人工椎間盤,取代傳統手術移植盆骨骨骼,大大減輕病人手術後的痛楚,並可保持頸椎活動靈活。
明德國際醫院神經外科專科梁顯信醫生,曾於本港進行首個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他昨在記者會上說,椎間盤位於每節頸椎之間,具吸震作用。白領人士常低頭工作,坐姿不正確,又缺乏運動,椎間盤會變薄,容易患上頸椎病變。病變者初時肩頸痛,嚴重者椎間盤移位,壓住神經線,有可能癱瘓。

無礙磁力共振診斷

他稱,傳統融合手術,要從患者盆骨取出部份骨骼作移植物,但要再次接受手術風險高。新的頸椎椎間盤置換術,植入人工椎間盤,手術後可保持頸椎活動靈活,痛楚減少,要再次接受手術的風險亦低。新型號的人工椎間盤具高磁力共振兼容性,不會影響日後使用磁力共振診斷病情。每個人工椎間盤約3萬元。
黃文德曾接受三次傳統融合手術,每次手術後受盆骨劇痛的困擾,但病情卻持續惡化,頸椎移位致左手及左腿活動受阻,不能跑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年初他接受了新技術的手術後,一個星期後不但可以正常行走,更在一個月後復工。

黃文德受頸椎病變長期困擾,左手左腳活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