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看美國職業籃球賽的觀眾,對於球員和球隊的統計數字,當然耳熟能詳。例如拜恩的fieldgoal%往往是決定湖人隊成敗的關鍵。但在足球賽事中,出現有統計的資料,其實只在90年代以後才發生,這現象與美國的職業運動也有關連。
自從94年美國獲得世界盃主辦權,他們嘗試以專業的手法來報道足球賽事,於是便把統計資料引入賽事的報道中,務求讓觀眾更加了解賽事的進展。早期的足球統計,只有角球次數、黃牌、紅牌、攻門次數等簡單資料。隨着超級科技的進步,今屆世界盃的所有賽事,國際足協採用了先進的數碼分析技術,即時統計出每一位球員的跑動距離、成功的傳球次數、射門次數,以及球隊的控球指數、射門位置等等,大大提升了賽事的分析能力,增加賽事的觀賞性。
在去年國際足球科學研討會上,專家就為上屆世界盃的統計進行詳盡的分析,發現85%的入球是用右腳射入的;63%的入球來自openplay,而有8成入球是在禁區內起腳的;超過一半的入球在4次傳球後出現。雖然這些數字對於一般觀眾來說沒有甚麼意義,但對於高水平球隊在戰術上的運用,卻產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統計學不單只是一門數學,而是運動世界之中的一門應用科學。在今天電視上看到的任何運動賽事,必定有一大堆的統計數字陪伴一起。
觀眾欣賞世界盃賽事的同時,也可以欣賞人類數學的發明品,那就是運動的統計學。
文:雷雄德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