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脂瘦身傷肌肉逾月未癒

爆脂瘦身傷肌肉逾月未癒

有女士接受以美容儀器進行的爆脂療程後,逾月仍感不適,骨科醫生指其肌肉受傷。有整形外科醫生表示,現時政府並無監管美容儀器的操作及使用,業界早於十多年前已要求政府立例監管,惟至今仍原地踏步。

阿May去年9月在一纖體公司,以信用卡分期付款購買兩組爆脂瘦身療程,月供3千多元,合共約7萬元,「治療師話要一次過做晒兩種,爆脂之後再收緊線條」。阿May形容治療時儀器來回滾動按摩身體,又以一類似吸盤的儀器按摩,感皮膚被吸吮、拉扯,又聽到嗡嗡聲的高頻聲音。
接受第一次治療當晚,阿May感接受過治療的身體部份腫痛及出現紅疹,翌日求醫,醫生指她肌肉發炎。一個月後阿May仍感肌肉疼痛,骨科醫生指她的肌肉受傷。惟纖體公司指沒有證據證明治療直接造成傷勢,可能是她進行劇烈運動受傷,拒絕退款。阿May向消委會求助,至今未有結果,她正考慮循小額錢債追討。本報將個案轉介至有關公司,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盡早求醫舉證索償

衞生署表示,美容纖體儀器並不受監管。至於醫療儀器,目前並無特定法例規管其進口、銷售及使用。不過,視乎醫療儀器的性質,如含有藥劑製品,和能夠釋出電離輻射的儀器,則仍受若干法例規管。政府正計劃制訂法例規管醫療儀器,會同時考慮美容纖體儀器監管問題。
消委會表示,市民如就接受美容纖體服務後受傷提出索償,除要保留曾接受治療的證據外,應盡早求醫,取得醫生信證明傷勢、估計受傷時間及原因。若事隔太久,傷勢可能已痊癒,美容公司也有合理懷疑該段期間,消費者因其他因素受傷。
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表示,一般爆脂治療是以超聲波高頻震動脂肪從而消脂。他指現時購買及使用美容儀器並無限制,儀器操作主要靠生產商提供的訓練。葉認為設立仲裁機制,由行內及相關行業人士裁決投訴,以保障消費者及令業界自律。
檔案編號:0501004

超聲波過量皮膚潰爛

香港皮膚專科醫生協會主席陳衍里指出,利用超聲波在體外進行的纖體治療有一定風險,如超聲波打得太強,打入骨再反彈可以令皮膚、肌肉受損,曾有個案因而出現皮膚潰爛,「有時都聽到做射頻、超聲波灼傷。其實做完要隔一段時間先可以再做,如果唔睇情況就亂做、做好多,就會有危險」。
整形外科醫生李天澤指,香港整形及整容外科業界十多年前已要求立法規管美容儀器,惟政府一直未有回應,他續指:「除咗立法,美容行業都應該好似醫生一樣,完成訓練後需要繼續訓練、開會,學習新嘅技術。」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各類表格: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