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二十國集團峯會(G20)本周末召開前,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人民幣滙率問題向中方施壓之際,人民銀行昨晚突然宣佈,鑑於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中國經濟亦漸趨穩固,故有必要進一步改革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增強彈性。分析員認為,人行此舉反映中央有意放棄金融海嘯期間緊貼美元的政策,增強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的彈性。
對於人行的聲明,美國財長蓋特納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都表示歡迎。蓋特納呼籲中國積極執行這政策,認為有助增強和平衡全球成長。不過,美國國會一名資深助理則指這決定不足以令大力鼓吹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國會議員滿意。
人行發言人稱,基於國內外經濟和金融形勢發展及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該行決定進一步改革人民幣滙率機制,增強滙率彈性。發言人續稱,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多國貨幣兌美元大幅貶值的同時,人民幣滙率維持穩定,在抵禦金融危機、促進亞洲以至全球經濟復蘇上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趨穩 適合進行滙改
有見全球經濟逐漸復蘇,該行認為有必要促進滙率機制改革,並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而目前的外滙市場滙率浮動區間將維持不變。人行又指,中國的進出口漸趨平衡,經常賬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去年至今持續下降,國際收支漸趨平衡,目前人民幣尚未有大幅升值的基礎。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稱,人民幣緩步升值,有助當局控制通脹及重整經濟增長模式;一旦歐元兌美元滙率下跌過快,不排除人民幣會貶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巴曙松表示,人行聲明表明人民幣滙率將重返金融海嘯前的有管理的浮動滙率,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正常化的組成部份。他強調,人民幣滙率不會因而一次性升值。
東方滙理全球滙率策略部主管MitulKotecha稱,G20峯會勢必對人民幣政策施壓,故中國選擇在峯會前宣佈促進滙改,時間上極為恰當。
事實上,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前在致G20領袖的信中稱,維持有彈性的滙率機制,對全球經濟強勁和平衡增長極為重要,暗示應提升人民幣滙率彈性。
反映擬放棄緊盯美元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研究員趙慶明則表示,人行的聲明反映當局有意放棄金融海嘯期間緊貼美元的政策,增強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的彈性,一旦歐元持續弱勢,人民幣可能兌美元貶值。
另外,市場憧憬歐盟稍後公佈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有助提振市場信心,刺激歐元上周五一度升見1.2415美元的三周新高,收市略為回軟,收報1.2387美元,跌0.02%,全周計大升2.5%,創一年多以來最大單周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