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落後大藍籌博得過 - 熊麗萍

投資萍語:落後大藍籌博得過 - 熊麗萍

歐元滙價轉穩及美股反覆回升,上周恒指果然得以回升至20300點水平,而全周低位則較筆者預期的19400為高。大市稍為跌穿20000點之後便見回升,市場對歐盟區經濟問題的憂慮暫見紓緩。惟全周恒指波幅不足400點,而平均成交亦只有458億元。
筆者預期港股成交暫續維持低水平,但恒指在上半年結算前仍可望上試20600點,一方面是因為外圍情況稍可舒一口氣,而中央政府亦在觀望早前出台的打壓措施之效果,暫時再有重大壓抑政策出台的機會不高。另一方面則與港股過去半年的表現相關,以上周五恒指及H股指數收市與去年底比較,分別下跌7%及9%,與今年高位比較則分別下跌11%及13%,如此表現,基金為半年結作粉飾櫥窗的機會頗高,令恒指及H股指數仍可望有進賬。
不過,亦不宜一面倒看好,筆者估計一些落後大市的基金股才是粉飾的對象,以恒指成份股而言,滙控(005)、港交所(388)及本地地產股仍較去年底跌15%至20%,半年結前料可造好。

炒半年結效應

H股當中,落後大市的股份更多,以鋼鐵、水泥、煤炭、航運及內房股之跌幅最大,而基金及機構投資者大多持有個別航運及內房股,被粉飾的機會亦較高。事實上,若以波羅的海指數近周共挫三成的情況,加上歐洲經濟未如預期般悲觀的話,即使撇除粉飾因素,航運股反彈的理據亦較強,中海發展(1138)、中國遠洋(1919)及中海集運(2866)短線值博,內房股仍宜審慎。
雖然個別基金股份之跌幅達三四成,但筆者認為這些股份並不值博,例如:騰訊(700)、富士康(2038)、龍源電力(916)、中國中冶(1618)等,其中騰訊大股東的場外期權問題仍是陰影,加上近年股價累積升幅大,基金即使現價沽貨料仍有可觀利潤,又何需作粉飾?而其餘三股則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如工資、估值偏高及蟹貨多等,不宜入市博半年結效應,相反,持貨者更可趁股價被推高而減持或沽貨,以便下半年進行換馬。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筆者持有滙控及建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