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四前夕,香港中文大學當局以「政治中立」為詞,下令禁止學生在校園豎立民主女神像。有學生批評校長劉遵義破壞中大「關心社會,認識祖國」傳統。那些學生錯得厲害。
劉遵義完全秉承了中大第一任校長李卓敏的精神。李卓敏在任期間,文革頌歌響遍大陸,批林批孔議論聲徹九州,中大遠在香港,也山鳴谷應。請看當年大學當局怎樣教導學生會做文革鼓手:「中國進步神速,幾乎天天都有新發明,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同學可以邀請新華社、《大公報》、《文匯報》等當顧問,辦好中國週展覽。」(一九七五年九月《中大學生報》)而為了響應批孔運動,他們還把有心人奉送的孔子像拒諸門外。
現在,中共據說尊孔了;於是,中大山頭也豎立「孔子像」了。但這個「孔子像」不像孔子,却像李卓敏、劉遵義以及雕像者文樓。一九七六年,有大專同學會反對中共批孔,譴責中共第一次血洗天安門廣場,文樓馬上宣布和這個「有反華之嫌」組織斷絕關係。大學當局和文樓政治上是中立還是揣合逢迎,讀者不妨自行判斷。
孔子說:「政者,正也。」事關邪正,君子不能「中立」。所以,看見門徒冉有輔助魯國季康子盤剝百姓,孔子就不稍為假借,既批評季康子「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又說冉有「非吾徒也,小子(各位同學)鳴鼓而攻之可也」。看見齊國陳恒弒君,孔子同樣直言無隱,呼籲魯哀公出兵伐罪:「陳恒弒其君,民之不與者半(百姓半數不支持)。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克也(可以擊敗陳恒)。」這是我國萬世師表的行誼(《左傳.哀公十一年及十四年》、《論語.先進》)
新中國學界則不然。談到文革,他們毛澤東時代會歌頌,鄧小平時代會非議,現在則會中立,就如香港中文大學在六四邪正問題上中立一樣。但這種中立和孔子教誨扞格不入。而中大山頭那個銅像是以「孔子」為名的。
要解決孔子和「政治中立」的矛盾,中大當局最好把那個銅像正名為劉遵義、李卓敏或文樓。否則就該向曾蔭權政府學習。
曾蔭權政府一度收禁民主女神像,原因是「這個像未有領取娛樂牌照,不得危立公共廣場上」。大學不是娛樂機構,拒納那件六四玩意,更應振振有詞。
中大山頭上,那個現代師表銅像線條圓滑,新中國氣質鬱鬱葱葱,薰人欲醉。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