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少林寺》日薪只有1元,到徐克的《黃飛鴻》電影系列的幾何級薪酬,「快樂」這個詞對李連杰來說依然感覺模糊,錢越多越開心,以為是從小已經認定的事實,誰知遇着南亞海嘯,一家死裏逃生;原來死亡來臨時,沒有富貴之分,人人平等,終令他停下來想一想,如何尋找快樂?今時今日拍《海洋天堂》,不死英雄搖身變成照顧自閉症兒子的父親。一毫子也沒有落袋,宣傳比拍荷李活電影還要落力,他話反而得到從未有過的開心,還原基本步原來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採訪:何永寧
電影《海洋天堂》說的是一段父子情,演父親的李連杰為了照顧自閉的兒子,完全捨棄自己的生活。沉重的題材但故事並沒有預期的傷感,被譽為「功夫皇帝」的李連杰首次放下拳頭,用情感去打動觀眾。對於這次嘗試,他自言電影背後的意義更重要,他說:「電影是希望用平實的手法讓觀眾關心自閉症兒童,沒有刻意催淚,電影拍得不算很傷感,是想更真實反映給觀眾代入其中。我演的老爸也不是你所講的那種悲情人物,既要照顧患病的兒子又要為生活奔波,但他也自得其樂,用盡方法令兒子開心,臨終之前還要扮海龜下水來逗兒子,只要兒子很簡單的能自己煮雞蛋、坐公車、拖地這些很卑微的要求,就已經令他樂上半天。」李連杰坦言能令人快樂自己會更開心,無論戲裏戲外都一樣。
為自閉童盡綿力
因為各人覺得電影很有意義所以不惜象徵式收費,所以能夠動員李連杰、桂綸鎂、高圓圓等演員,700萬人民幣的製作費,單是李連杰的片酬都不夠支付,更遑論幕後班底有周杰倫、久石讓、杜可風助陣。雖然完全沒有動作場面,但拍攝並不見得容易,單是開場一幕李連杰抱着兒子跳海的戲份,就讓他吃盡苦頭。
在青島拍攝,水溫很低,在水中拍攝難度甚高,要不斷重複拍攝,身上的衣服乾了又濕,李連杰說:「戲中的爸爸是堅強的人,但人總有軟弱的時候,獨力照顧孩子10多年,因為不忍留下兒子一人,希望帶着兒子上路,是想帶出那段不能分割的父子情。」他一再強調戲中的爸爸儘管遇到人生不如意的事,但心底依然是快樂的。
日賺1元很快樂
如果你問李連杰哪段時間最快樂,他會毫無疑問答你就是現在。
11歲成為北京武術團成員,連續5年得到全國總冠軍,17歲被帶去拍攝電影《少林寺》,當時他拍戲的人工是日薪制,每天1元,開一日工算一日,他說那段日子很享受:「年紀小,銀都的老闆傅奇(傅明憲父親)就到武術隊那裏帶了我去拍電影,甚麼也不曉得,你說拍就拍,但還要先訓練然後才正式開工,人工是1元人民幣一天,一部電影下來也有幾十元,已算不錯。」他表示每天收工就是想着跟朋友去玩,打球呀等等凡是年輕人的玩意都想試,也不知開心還是快樂,總之是個甚麼都不用想的年代。
之後到拍徐克的電影,片酬已經是幾何飆升,他說:「拍《黃飛鴻》已經有點名氣,開始有抱負,很想多賺點錢讓家人過好一點,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在鄉里面前揚名立萬。」李連杰覺得這是世間最寫意的事情。
名成利就卻空虛
那時一年也不知拍了多少部電影,直到97年名氣有了,錢也不缺,倒反而覺得空虛,佛教的信仰令他開始思考哲理,他說:「人生都在追求幸福、快樂,因為人沒有安全感。」那時反而對快樂的感覺越來越模糊,04年一個浪將他打醒。他回想說:「當時一家人在馬爾代夫度假,遇上南亞海嘯。」李連杰形容浪很高,從很遠的地方慢慢打過來,浪一到海水已經及膝,沒多久已經到頸的位置,經歷生死令他對生命有更深一層了解,他說:「世上的財富名利永遠追不完,你在世上所有財富都是暫時讓你保管,死時最多都是帶走一套衣服。」
這想法促成李連杰設立「李連杰壹基金」,宗旨是每人每月捐一元,他說:「中國有6億人可以負擔這個捐費,一個月下來就有6億。」單單是講已經令他很自豪,亦令他很安慰,他說:「現在拍戲是嗜好,公益事務才是我的事業,能為不幸的人帶來歡樂,用自己的名氣去助人是很愜意的事情。」快樂對李連杰的定義很簡單,就是讓別人先快樂。
文章進入自閉世界
《海洋天堂》裏面演自閉症青年的文章,驟眼看上去有點似年輕版的視帝黎耀祥。戲中他將一名自閉青年演活,無論小動作、眼神以至行為都演得入型入格,不過戲外卻是活脫脫的一名反斗星,煙抽得兇電話講不完。
他笑說現在話多是要彌補之前拍攝時少說話的後遺症,他說:「戲裏面所有對白加起來也不夠10句,做完大福這角色之後,有一段時間不想說話。」一旁的導演薛曉路回想當初挑選文章的原因,是文章能夠還原角色而不是去演,她說:「很多試鏡的演員對自閉症了解不透徹,變成了智障,兩者是不一樣的。」
導演反思人生
10多年來一直擔任照顧這類病童的義工,有感而發寫了這個劇本,先後改動了8次,最後一稿落在李連杰手裏,他也被感動了,促成了薛曉路首次為電影執導,她說:「如你所說劇本原來可以寫得更苦情,但我們的原意就是不要煽情,希望將故事回歸現實。唯一的高潮就在兩父子開場跳海自殺那一幕,其他都是淡淡的。父親樂觀面對每一件事,甚至知道自己得了末期肝癌依然很冷靜,你就會想『為甚麼呢?』,慢慢就會體會到,這個父親多年來,面對發生過那麼多事,要哭要鬧都試過,有甚麼好值得大驚小怪呢!」導演希望啟發觀眾多去想,最重要是勇敢面對生命。
採訪:何永寧 攝影:陳慧安
故事大綱:父子情濃
王大福(文章飾)目光呆滯,老是重複着別人的說話,不過在水裏卻非常靈巧。在家中又總愛把雜物放得井井有條,原來他是中國目前一百萬名自閉症病人之一。父親王心誠(李連杰飾)自太太(高圓圓飾)遇溺身故後,就一直擔起照顧大福的責任,為了兒子放棄自己的生活甚至愛情;雖然得到鄰居的照顧及海洋館老闆的包容,兩父子的生活暫時無憂,但心誠明白到隨着自己年事漸高及絕症纏身,大福到時未必有能力照顧自己,令他萌起兩父子一同自殺的念頭……李連杰少有的溫情之作,平淡中顯張力,希望喚起人們正視自閉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