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周四余曾辯之前,支持與反對特府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的市民,仍是不相伯仲甚或支持者略多的話,那麼經余曾辯後,反對者就肯定大比數壓倒支持者了。倘若周四之前,曾班子仍認為有可能拉攏到立會泛民議員中,立場有搖擺傾向的三兩人的話,經過這場辯論,曾班子應該希望幻滅了。因為泛民議員中即使本人立場搖擺,他也不可能不顧及選民的意向。
因此,原有的方案,即使不稱它是「爛方案」,也在一次辯論之下變爛了。特府若仍將原方案原封不動並一意孤行地要在下周三拿到立會表決,那麼不獲通過還恐怕是特府的運氣,若通過必激起7.1規模盛大的遊行,曾特首怕又要重蹈他前任的腳痛覆轍矣。
倘若余曾辯在5.16之前舉行,選民的投票率絕對會飆高。
由此看來,儘管我們鄙視曾班子落區宣傳政改的醜陋表演,也對曾特首在前晚的辯論表現嗤之以鼻,但我們還是要對曾班子願意落區和邀余辯論這兩項做法給予鼓勵。他和他的班子即使不濟,至少是開了一個落區及辯論的頭。今後,反對派不妨主動邀曾班子高官辯論一些公共政策,看曾班子是否可延續這種向公眾公開不同意見的風氣?還是來一次就從此嚇怕了?
經余曾辯後,特府的2012政改方案面臨尷尬局面:原封不動拿去立會表決絕無信心可通過,收回或大幅修改又有違不久前有關鐵定23號表決及不會修改的宣示。
在這個尷尬時刻,民主黨方案出現了可能被接受的轉機。此前中央的喬曉陽、中聯辦的李剛、郝鐵川,以及所有香港的接近中方人士,如梁愛詩、譚惠珠,還有高官如唐英年、林瑞麟,都說民主黨方案違反人大「決定」,不可以接受。奴才政團民建聯就更不用說了。前天余曾辯後,曾蔭權被記者問及會不會接受民主黨方案時,他說若接受了方案而得到民主黨9票,但卻失去了10票,政改還是過不了立會。10票,正是民建聯在立會的議席。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民建聯已向特府表明,若特府吸納了民主黨方案,民建聯是會投反對票的。
然後,形勢說變就變。梁愛詩前天忽然轉軚,表示民主黨方案並不違反人大的決定。梁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非等閒之輩,她若非得到北京同意,是不會對民主黨方案貿然支持的。昨天,基本法委員會內地委員饒戈平在北京表示,民主黨方案有討論空間,希望港府與泛民協商解決分歧。接下來,親中人士也紛紛隨着指揮棒起舞,陳弘毅、陳永棋,工聯會的黃國健和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也說可對方案考慮也。
另外一個變化是,新華社忽然中性地報道余曾辯,並不帶批判語氣地報道余的觀點。對此,左派報紙的報道還來不及跟上。
絕對有理由相信,中央的意向有了改變。中共的政策,從來都是「說變就變,其快如電,眼睛一霎,老母雞變鴨」的。為甚麼會有此變化,可能涉中共高層的權爭,也可能是掌權者聽了不同的香港形勢的滙報。
不過,余曾辯後,泛民及其支持者也起了變化。據報道,民主黨的少壯派,會在後天的民主黨大會上對妥協方案提出異議,民主黨可能被迫向特府提出更高的要價,比如降低特首候選人和區議員立會候選人的提名門檻,以及承諾2020年取消所有功能組別之類。
但無論如何,民主黨的妥協方案,仍是一個擴大立會直選議席使增至40席的方案。它仍不是取消功組議席的真普選,但較現政制算是向普選走前一步。政治講妥協。走了這一步,仍須繼續努力爭取廢功組和真普選。
未來仍存在許多變數。不過有兩點可以肯定:一,23日以原方案交立會表決會成為一個笑話;二,今天的政改向前走大遊行更是一個特大笑話,因為走向哪裏連領隊向前走的人也不知道:未得到來自北京的準確指示也。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