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改委昨發佈《關於規範煤製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在國家出台明確的產業政策之前,煤製天然氣及配套項目由發改委統一核准,各級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准或備案煤製天然氣項目。 記者︰尹燕麗
交銀國際分析師賀煒認為,放權於地方政府容易失控,中央旨在統籌規劃,由具有實力的大型國企或煤油聯合體開展煤製天然氣,這些公司容易控制,資金亦雄厚,安全、環保設施也到位,當中包括中石油(857)、中石化(386)、中海油(883)、中國神華(1088)、中煤能源(1898)等。
成本高昂不符低碳經濟
發改委除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發改委、能源局、經貿委(經委),亦知會大唐、中電投、華能、國開投、神華、中煤公司、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團、中海油總公司等。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研究室主任姜克雋早前表示,煤製天然氣成本高昂,過程也不清潔,不符合「低碳經濟」的方向,可作為技術儲備,但不適合推廣利用。發改委內部人士也曾透露,中央不支持大規模商業化煤製天然氣,只會支持一兩家大型企業。
內地規劃的煤製天然氣項目約有10個,合計產能接近每年200億立方米,包括大唐、中國神華集團、中海油總公司、華能電力(902)母公司華能集團等。
《通知》指出,對於下發前已備案和核准的項目,各地發改委應認真篩選和清理,對不具備資源、技術、資金等條件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符合上述發展思路的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核。
規範發展避免能源浪費
去年出台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石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到,今後3年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煤化工項目,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試點項目,重點抓好現有煤製油、煤製烯烴、煤製二甲醚、煤製甲烷氣、煤製乙二醇等五類示範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
在煤化工中,煤製天然氣的轉換率已算較高,但由於要用到大量水資源,若在內蒙古等煤礦豐富的地區推廣,並無成本優勢,甚至還會造成能源利用的不合理。發改委自6月1日起,整體上調天然氣價格,料會引起煤製天然氣投資潮,中央再出手管制,是為規範產業發展,避免能源浪費。
發改委規範煤製天然氣產業
.煤製天然氣項目必須由國家能源規劃指導下統籌考慮,令佈局合理
.煤製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思路,為綜合考慮資源承載、能源消耗、環境容量、天然氣管網、區域市場容量等配套條件
.地方發改委先篩選項目,再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