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電視辯論是危險遊戲 - 盧峯

探針:電視辯論是危險遊戲 - 盧峯

有主場之利,有大堆政治化妝師特訓,有大隊參謀做後盾,特首曾蔭權在電視辯論中依然捱打,依然被對手余若薇「質」得無還擊之力;看來曾特首真的不適合玩電視辯論這樣的玩意,真的學不到甚麼上鏡的技巧。還好他只需要玩小圈子選舉的遊戲,不用透過普選出線,否則他在幾個回合電視辯論後肯定民望大跌,選不上特首。
曾特首倒不必太自責,電視辯論這個遊戲不好玩,也不易玩,即使政壇老手也很容易失手失分,讓對手有機可乘。最經典的例子自然是第一場電視辯論的犧牲者尼克遜。
一九六○年,尼克遜以現任副總統的身份跟甘迺迪角逐總統寶座的。當時,尼克遜已是政壇老手,任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副手八年,有多次外訪及面對傳媒包括電視的經驗。一九五九年他出訪蘇聯跟蘇共領導人赫魯曉夫辯論資本主義跟共產主義誰優誰劣(即著名的kitchendebate)時表現揮灑自如,贏得不少好評。相反,甘迺迪是參議院新秀,政治資歷淺,經驗不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般認為尼克遜在史上首次候選人電視辯論中有優勢。只是,電視這個有聲有畫有動作有表情有汗水的新媒體跟電台、報紙等不一樣,觀眾很容易被候選人說話演詞以外的因素影響,甚至成為判斷成敗的關鍵。果然,化妝上的缺失(看來口黑面黑)加上額上的汗迹讓觀眾認為尼克遜心虛膽怯,不誠實,有點陰險。生來一張俊臉的甘迺迪則以陽光般的笑容迷住觀眾。此消彼長下,尼克遜輸了電視辯論(只聽收音機的國民認為尼克遜表現較佳),甘迺迪則扭轉了弱勢,進而贏得大選,入主白宮。
在電視辯論中碰壁失利的老手不僅僅有尼克遜。老布殊九二年大選跟年輕小伙子克林頓及富商RossPerot辯論時本來表現不過不失,至少在觀點、論據上沒有處於下風。可是他在其他人發言時臉上露出一點不耐煩的神色,又不自覺的看手上的腕錶,彷彿在嫌人家浪費他的寶貴時間。就是這樣的小動作強化了選民對他的壞印象,認為他在朝太久(已任八年副總統及四年總統),太驕傲及瞧不起人,跟社會脫節。最終這位打勝波斯灣戰爭的政壇老兵黯然敗給醜聞纏身的克林頓。
還有現已成為環保icon、地球先生的前副總統戈爾。他的辯才是無庸置疑,絕不會像曾特首那樣要不停看貓紙。只是過份自信進取的他忘記了觀眾有時喜歡鋤強扶弱,不太接受咄咄逼人的做法。當他在辯論中突然離開自己位置,詰問小布殊,如何應付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形勢時,大部份觀眾認為他表現過火,無故向對手施壓,倒是一味儍笑的小布殊看來平易近人及可親。經此一役後,原來有領先優勢的戈爾只能跟小布殊拉成均勢,最終在充滿爭議的大選中落敗。
事實上電視辯論不是一個容易玩的遊戲,丁點的錯誤,一句不恰當的說話,一個不屑或輕蔑的眼神,一個不耐煩的小動作都足以令參加者輸掉辯論,進而輸掉大選。有政治分析家說,幸好小羅斯福競選總統年代沒有電視辯論,只有電台廣播,他才可以用他的磁性聲線透過「爐邊談話」感動選民。假若坐輪椅、身體欠佳的小羅斯福要跟對手作電視辯論,他能否連任四屆總統實在是個疑問。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