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盃播映權談起 - 莊國禮

從世界盃播映權談起 - 莊國禮

世界盃開幕,又掀起香港人對收費電視台角色和責任的爭論。香港人早已習慣免費電視娛樂,但當今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已趨向商業化,賽事有贊助,播映權要競標,傳媒要投標。如果你認為電視台應負企業責任,開放世界盃直播,令世界盃回歸為全城共享的娛樂,那你應該責怪免費電視台,而不是收費電視台。
其實香港早已接觸到這個趨勢。試舉兩例:now近年來握有英格蘭超級聯賽的獨家播映權,其他電視台的體育新聞連精華也不能播;今季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香港只有無綫電視購得片段播映權,就算有線提供NBATV訂購,新聞也不能播放NBA精華。免費電視台今屆沒能投得世界盃播映權,所以如無綫新聞只能播放照片和引人發笑的電腦動畫。無綫電視很負責任地表示,自己花大錢買這個法新社的電腦動畫,但這只是電視台的選擇,只是該台當初放棄競爭的彌補,卻說得像受了委屈。

政府導致大氣電波狹窄

體育頻道收費,不是所趨之大勢,而已是事實,國際足協也列明中標電視台,只需交規定的四場世界盃重要賽事,和可協議最多二十二場賽事予免費頻道廣播。沒有收費電視台會天價投得播映權後,再無條件免費直播的。免費電視台就是覺得高價競投不值得,才打那四場規定賽事的主意,聯手向有線低價投標,壓低播映費用,然後再鼓動民意民憤,將責任推向收費電視。
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各以自己的商業考慮,未盡力競標世界盃播映權,就要對結果負責,對觀眾的反應負責,而不是推卸責任。
香港富競爭力的收費電視台只有兩間,免費電視台亦只有兩間。面對免費電視台內容選擇太少,收費電視台接駁收費太高,最實際的行動,就是支持開放大氣電波。開放大氣,引入競爭,令收費電視台減價,免費電視台重拾爭取觀眾的活力,才是正路。再以國際大型運動賽事為例:意大利足球聯賽在今年剛完結的球季已將播映權分割招標,香港兩間收費電視台都投得不同時段的播映權。未來整套世界盃,甚至奧運會的播映權可能花費太大,如香港有更多電視台,也可研究能否在競標整套播映權時聯手試行。
香港大氣電波狹窄,歸根究柢還是香港政府專權所致。有線電視早就表示,有能力辦免費電視頻道,而世盃賽事可在免費頻道播放。但因政府要控制大氣電波和言論自由,加上收費電視台的新聞頻道越來越不聽話,而遲遲未發免費電視台的新牌照。試想有線電視有自家免費頻道,能同時負起向公眾免費播放世界盃基本場次的責任,兩個聽聽話話的免費電視台可能連一場世界盃賽事也分不到,政府又怎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支持引入競爭辦好電視

這種說法或有偏袒收費電視台之嫌,尤其不少市民不滿收費電視台的長期合約綑綁式收費。但問題是,投訴依據遊戲規則的收費電視台並不實際,而且上網收看國際頻道也不是長久之計。因此希望你會支持開放大氣電波,引入競爭,讓誠意爭取觀眾的人士開辦免費無綫電視,下屆世界盃或許就可以隨意看賽事了。

莊國禮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