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衍生產品 - 林夕

藝術衍生產品 - 林夕

根據國際慣例,博物館販賣文化藝術衍生產品,沒甚麼希奇,做得恰當實用的,甚至還心存感激。比方說,老找不到一張合眼緣的用餐墊,看到一張印上心儀畫家名作的,還買不買?
於是我無端擁有了很多從博物館買回來的,很有「藝術氣息」的小玩意,從達利月曆畢加索撲克,直到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法iPhone套,真的夠了。可有可無的裝飾品有了個藝術的記號,倒不覺得有甚麼不耐煩,實用品日用夜用,每碰一下手機就沾到了書聖的墨跡,原來也有壓力的,以後也不來這套了。
《清明上河圖》的衍生產品也是一絕,從牆紙到世博的活化版演出,還想怎麼樣懷緬宋代的繁華呢?我以為貼了那牆紙,誤把斗室當汴京,已是一絕,誰知道,還有寢具。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最近推出整套《清明上河圖》寢具,枕頭套床單被套全用真絲織出一幅幅上河拼圖,以為會很俗氣,從新聞鏡頭所見,畫筆的線條的用色,只比留白部份深了一點點,算是不失優雅含蓄了,所以呢,索價26萬新台幣。
這套天價床具推出至今,只售出了一套,最後卻也跟天匯一樣命運,遭買家退訂,現在減價到23萬多新台幣,仍然乏人問津。記者問途人為甚麼會這樣,這問題也夠無聊,四五萬港幣一套床單被鋪,台灣人人都是郭台銘嗎?可那受訪者說的好:那麼貴,睡在上面不安穩。
對,床具是最後防線,最講實用性。真絲床單有很好的觸感沒錯,但織上了上河圖,怕翻身動作也得小心點,萬一勾出了一個線頭,藝術品就給弄壞了。錢是一回事,睡在上面,常心存警戒,縱能夢回宋朝,在現世又如何睡得香甜?

逢星期四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