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與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昨晚進行的政改電視辯論,一如所料,只是再次公開陳述各自的立場。其實,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及部份建制派議員,轉軚支持民主黨及普選聯的區議會方案後,圍繞政府方案的討論已經可以休矣,問題只在於得到北京和建制派默許的民主黨方案如果獲通過,香港如何爭取真普選?
曾蔭權昨日反覆強調,他已盡了責任,爭取到特首和立法會的普選時間表。但是,這個時間表迄今並不是法定時間表,更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只表明香港「可以」在2017年、2020年普選特首和立法會議員,並沒有確認特首的選舉毋須經過小圈子的篩選、沒有確認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
反而,曾蔭權一談到普選路線圖,言必稱喬曉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似乎喬曉陽就是全國人大、就是中央政府,他的言論就是中央的意志、港府的意志。但正正是喬曉陽早前在北京已公開表明,中國特色的普選是「允許法律作出合理限制」,言下之意,一是立法會功能組別不會取消,以「有利於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二是特首的選舉須經過「民主程序」的篩選。
事到如今,2012政改方案通過與否並不重要,余曾辯論誰勝誰負亦不重要。對於泛民來說,無論是否決政府的版本,讓政改拋錨,還是通過民主黨及普選聯的改良版本,讓香港暫時免於政制爭拗,下一步行動的關鍵、核心問題只在於勿忘真普選,務必在港府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之前,提出凝聚民意和立法會共識的普選路線圖,否則,特區政府就可以再拿北京的釋法作為擋箭牌,在2016立法會選舉辦法中,甚至在2017特首選舉辦法中,設立新的普選障礙。
余若薇昨日在辯論中表示,寧可原地踏步,也不能行差踏錯。從今次民主派對2012政改方案的分歧來看,她這番苦心未必為泛民所認同。而北京正是利用了民主派的分歧,一手揮舞大棒,一手揮舞蘿蔔,甚至在特區政府準備接納民主黨的區議會方案後,還有中聯辦高官現身攻擊這個方案沒有法理依據、畫蛇添足,曾蔭權昨日也隻字不提民主黨方案,只敦促議員通過政府方案。這無非是大玩期望管理,降低民主派議員及支持者的期望,甚至讓一些人產生一種感覺,既然北京和港府反對民主黨的方案,就應該支持這個方案。
在爭取香港真普選的過程中,任何相信中共發展民主諾言的善良願望,任何低估中共統戰伎倆的輕信心態,都只會陷入其騙局。中共去年為慶祝建政6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建國大業》,大吹大擂其與民主黨派的合作,但經歷了反右、文革之後,民主黨派早已淪為政治花瓶、淪為中共一黨專政的擺設,內地民眾為此撰寫對聯諷刺:「長期共存?榮幸,榮幸;互相監督?豈敢,豈敢。」橫批則是:「見過大爺。」這種教訓,香港民主派不能不記取,否則就可能墮入中共溝通、共治的陷阱,忘記真普選的定義。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