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向學生家長發出通告,要求所有中四生本周六參加「政制向前走大聯盟」的撐政改遊行,聲明學生參與是項活動所用的時間將計算在「其他學習經歷」所需時數內,所以學生「務必出席」以取得分數。事件曝光後惹來猛烈批評,消息指校方借「加強新高中學生的公民意識」為由,其實是回應贊助學校活動親北京背景的商業機構之要求,發動學生支持政府推動的政改方案。教育局也罕有地不再打出「校本管理」的旗幟,高調反對學校組織學生透過參加遊行學習,並指出「嚴格來說,參與遊行本身並不是一個學習活動,乃是一個表達取態的行為」。學校見勢色不對,立即把活動改為「自願」性質。
令學生盲從一切指令
稍有教育理念的人都知道:教育並非強行灌輸。甚麼是「強行灌輸」?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Dewey)於他的名作《教育與社會變革》說得明白:「強行灌輸(indoctrination)是有系統、無所不用其極地把特定的政治或經濟見解向學生灌輸,並排斥所有其他意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即使沒有閱讀杜威的著作,也應知道我們的工作是要提供不同資訊給學生,讓他們比較、反思、批判,從而發展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學生背誦我們提供的片面資料,教導學生只為獲得考試分數,而去盲從一切由上而下的指令。天水圍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這次原想強迫同學參與「撐政改遊行」就正正是「強行灌輸」的教育手法,完全違反基本教育原則。
教育本應以民主開放、尊重人權、自由、平等為大前提,學校正是維護這些普世價值的堡壘。教師校長們推行任何校政或活動前,是否應先捫心自問:其一,是項活動可有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其二,可有提供足夠的資訊;其三,可會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其四,可有讓學生發表反對聲音的機會?英國的著名教育哲學家羅素(BertrandRussell)說過:「民主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是建立學生權衡論據的能力,並培養學生開明的思維,讓他們做好準備接受最合理的論據。」學校校長認同某政治理念而強行加諸學生身上,是否正確的民主教育?
話說回來,若天水圍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於呼籲同學「自願」參與「撐政改遊行」之同時,亦呼籲(並出通告知會家長)同學「自願」參與「六二三反政改集會」,提供了足夠正反兩面的訊息,讓同學衡量雙方優劣之處,然後於校內辯論,大家有反思、有批判的情況下作出個人選擇,也未嘗不是「公民教育」的適當處理手法。而教育局提及的「參與遊行本身並不是一個學習活動」論調也過於僵硬,其實讓學生親身經歷社會活動,較於課堂模擬的情景更有利學習,那現場實況和接觸,那感受和投入,又豈是區區幾本教科書可做得到?
一頭栽進醜陋大染缸
這陣子本地的政治改革爭拗,已是全港市民避無可避的議題。政府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其實已為年輕人做了一個極壞的榜樣。特首和眾高官聲嘶力竭,落區高呼「起錨」;宣傳品單一地「唱好」政改方案的訊息;行政會成員及政府特邀人士於傳媒一面倒的呼籲市民贊同政改方案,完全是「強行灌輸」的政治洗腦手法,談不上半點客觀和持平,政務官員「政治中立」的原則已蕩然無存。最可惜的是連教育界也一頭栽進這醜陋骯髒的大染缸,把教育也變成「強行灌輸」,當我們的學生都變成唯利是圖、盲從高層、無知無恥的一群時,香港的前景才真箇暗無天日。
韓連山
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