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理治療診所疑求診者眾應接不暇,把存有風險的電針儀器交由初診及年長病人「自助式」調校。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指出,不鼓勵初診病人自行操作儀器,既未必可達止痛效果,更有可能因病人忍痛致皮膚灼傷。
鍾女士的70多歲母親,因膝蓋痛到觀塘宜安街的「官塘物理治療診所」做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每次採用超聲波棒、電針機及按摩貼等多部治療儀器,按病情向其患處施針,治療時間由數分鐘至10多分鐘不等。
記者初試電至彈起
鍾女士表示,診所職員向其母講解如何操作超聲波棒按摩患處,以及電針機如何調校強弱度,便着她自行操作,約隔5分鐘才回來查看一次。她發現大部份求診者為長者,質疑由病人自行操作機器恐有危險。
記者曾到該診所了解,約300平方呎的診所坐滿病人候診及等候接駁儀器接受治療。物理治療師得知記者手痛,便在痛處施針,女助手協助在針頭駁上電針機,再講解如何調校按鈕,便交由記者自行操作。記者曾因按鈕無刻度,一下子調校太大度數而電至彈起。女助手則稱:「我唔會知你嘅感覺,你自己校到舒適為止啦!」然後按下計時器15分鐘便離開。
記者旁的中年女士,其頭、臉、肩頸、及手部均施針,接駁約30多條電線。因每部電針機只可接駁10多條線,該女士需同時操作兩部電針機。當日診所最高峯有20多名病人,均自助式操作電針機,其間有兩名物理治療師,而四名助手則為病人裝置儀器後,便出入診療室看病人情況,十分忙碌。
官塘物理治療診所負責人兼物理治療師譚宗城回應,使用的針灸儀是採用電池加電,刺激穴位以達止痛之效。由於儀器只有電池的輕微電量,故大都交由病人調校至適當強度。治療師或助手會向新症病人清楚講解如何調校。若病人不了解或無法處理,便由治療人員負責。經檢討後,會更嚴格執行預約機制,確保病人數量不會過多。
擬立法管制醫療儀器
衞生署表示,該診所有三名註冊物理治療師,如執業過程中採用的針灸與傳統中醫藥學的針灸有顯著區別,便毋須根據《中醫藥條例》的規定註冊為註冊中醫。本港提供物理治療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理工大學,會提供針灸療法的訓練。至於診所交由病人操作的儀器是否屬醫療儀器及受監管,衞生署沒正面回應,只表示政府正擬立法規管醫療儀器。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認為,如物理治療師無按專業守則,把應由治療師操作的範疇,交由病人處理,可能涉及專業失德問題,病人可向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投訴。而監管醫療儀器的議題,最快要下一個立法會會期即九月後才會在立法會討論。「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電話:25278369
檔案編號:0504021
不應鼓勵自行操作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長潘綺紅表示,行內會使用電針儀器,即以針灸加電刺激穴位。強弱度需有痠麻痹痛感,才達止痛效果。一般不鼓勵初診病人自行操作儀器,若調校不當,除未能達止痛效果外,更可能因病人忍痛下致皮膚起水泡。
她指,病人首幾次求診,通常由治療師固定儀器的頻率及電流強弱度。如要處理多條線路及多針的複雜情況,也會因應病人的理解力,而決定是否交由病人調校。一般情況下,面部不會加電;即使加電,會由治療師緊密留意。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