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越益受重視,國家發改委去年起不斷推出各項新能源補貼措施,日前更落實個人購買新能源車補貼細則,每輛補貼最多6萬元(人民幣.下同),標誌着內地新能源車發展進入大直路。近年積極研發電動車鋰電池的光宇國際(1043)亦有意兩年內自行生產純電動客車,冀在這個年增長逾倍的市場上分一杯羮。
新能源車前景秀麗,作為其心臟的鋰電池亦高速發展。光宇董事長宋殿權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首5月鋰電池銷售額至少增一倍,光宇三年前已在哈爾濱擴充生產線,總投資5.6億元,至今已投資3億元,預計擴產完成後,年產能由2萬升至40萬千瓦時(1千瓦時等於1度電),公司生產的鋰電池壽命達7年,可充電3000次,採用其電池的電動車時速可達120公里。
過往光宇主要為中移動(941)及中電信(728)等電訊商供應電池,是內地密封鉛酸蓄電池(SLA)最大生產商,鉛酸蓄電池與鋰電池分別佔盈利比重75%及15%,但近年業務增長引擎,已轉移至電動車鋰電池,集團研發的電動貨車鋰離子電池,已有8家汽車生產商採用,並與重慶恆通及廣汽集團簽訂協議,為兩者供應合共34個鋰電池系統,目前正與更多內地車廠洽商,相信未來有更多合作夥伴。
手機電池不再增投資
他解釋,現時手機電池產能過剩,所以今年不會增加這方面資本開支,相對於手機電池,新能源車的發展潛力及增長速度均遠勝前者,但因申請製造新能源車牌照的手續繁瑣,故光宇透過收購杭州越西客車製造公司,得到生產牌照,為一至兩年後,進軍電動客車市場做好準備。
事實上,光宇藉生產電動客車推廣鋰電池的模式,與比亞迪(1211)相若,但光宇的矚目程度遠遜後者,目前只有四家證券行追蹤光宇,平均目標價17元,全給予「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