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圳大亞灣核電廠主要股東中華電力堅稱,上月該電廠核燃料棒洩漏輻射只屬輕微事件,不影響公眾安全。但該電廠核安全諮詢委員會成員溫石麟斥責中電誤導公眾,指輻射仍持續洩漏,部份更已穿透牆壁擴散出去,相信員工已受感染。不過,委員會核心成員昨晚漏夜發表聲明,反駁洩漏輻射的說法絕不正確。
記者:謝明明
大亞灣核電廠核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何鍾泰、副主席李焯芬、胡經昌及委員溫石麟昨日舉行會議,晚上發表聲明,指6月10日的會議歷時兩個多小時,不是有報道所言的只有10分鐘,席間委員會滿意核電廠管理層的滙報。聲明又指,天文台及大亞灣核電廠的輻射監測數據顯示,環境輻射水平自5月以來保持穩定,沒有異常;部份媒體報道稱輻射洩漏到外界及大亞灣核電廠員工受到不必要的輻射照射,並不正確。天文台指會繼續24小時監測本港境內的環境輻射水平。
溫石麟較早前,接受率先報道洩漏事故的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指出今次洩漏的放射性碘核素有半衰期的特性,經過兩星期,空氣中的成份應會減少九成,但中電指水平保持平穩,證明放射性物質正不斷地洩漏出來。他更指出,核中子能穿牆透壁,部份已擴散出去,相信電廠人員已受輻射影響,斥中電誤導公眾。
稱有人「飲大兩杯」爆料
溫又稱,電廠使用的核燃料棒是內地製造,並非如中電所講是法國貨。他更透露,上周四會議後的飯局期間,有人「飲大兩杯」爆料指,電廠使用不合格的燃料棒,「有人說這批貨不應收貨,現在不僅收貨,還使用了,因為不用的話,每日損失100萬美元,那(電廠)當然用了。」溫又投訴委員會主席何鍾泰以「夠鐘食飯」為由,阻止他追問事件。他認為電廠應立即停產,更換損毀的燃料棒及受污染的零件。
不過,委員會副主席李焯芬指溫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曾從事核電工作逾20年,處理過核電廠洩漏事故的李指出,所有核電廠均使用具吸收輻射的高密度鋼筋混凝土建造保護層,防止核元素外洩,「如果咁易穿牆透壁,早就死咗好多人。」他又直指,內地多個核電廠包括大亞灣早已使用國產核燃料棒,「只有部份係由法國製造,最重要係質素,內地質素好高,甚至法國都要向中國購買。」
洩漏碘核素需10年才淡化
李焯芬承認,今次洩漏的放射性碘核素在密封的管道內,需10年時間才會淡化,「但佢屬低輻射性,今次外洩份量又少,未必需要更換嗰支核燃料棒。」他又否認何鍾泰阻止委員提問,「相反,主席仲鼓勵我哋去問,個會仲比原定時間遲咗半個鐘先至完。」本報昨分別向中電及何鍾泰查詢事件,但未獲回覆。
國家核安全局表示,今次大亞灣核電廠事故是由於一支核燃料棒外殼出現微小裂紋,在四萬多支核燃料棒中,個別有破損屬於正常。反應堆冷卻劑放射水平有異常升高,但仍低於限值的十分之一,符合核電站運行技術規範。
該局已督促大亞灣核電廠認真分析原因,確保核電站運行安全。
港府稱檢討通報機制
【本報訊】在今次大亞灣核電廠洩漏輻射事件中,一直被蒙在鼓裏的港府,昨表示會檢討現有通報機制,但並無明確具體的檢討詳情。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大亞灣核電廠關乎全港市民的安全,當局有必要要求電廠詳細通報所有事故,以釋公眾疑慮。
立會議員稱跟進
針對今次大亞灣核電廠輻射洩漏事故,本報前日下午向港府查詢,指就算今次事故不列入國際核事故評級之內,按現有機制毋須通報港府,但經過今次事件,港府會否考慮要求電廠發生任何事件,均需通報港府。港府於昨日凌晨才回覆,表示會檢討現有機制,如有需要定會考慮加強有關機制。但港府並無明確回應具體的檢討詳情及安排。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指出,「(核電廠)所有事故有必要通知香港,因為涉及重大公眾安全。」他又指出,港人有知情權及監察權,「你講咗出嚟,由社會去監察,由我哋香港人自行判斷,而唔係只由你委任嘅專家去判斷。」他表示,將於立法會內跟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