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今次急急制止學校拖學生到撐政改場合「填數」,一般相信不想事件令政改添煩添亂。該局指出,學校安排「其他學習經歷」時,「必須讓學生依據個人原則及參考社會規範,作出自主判斷後,才付諸相關實踐」。中學校長則指出,校方安排學生參與政治活動時,有責任讓學生自行選擇立場。
新高中本學年起實行,教育局規定學術課堂以外,校方還要安排學生參與「其他學習經歷」,佔總課程至少15%,三年高中合共405小時;當中三分二是藝術和體育發展,餘下三分一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德育及公民教育旨在培育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明顯是進行愛國教育。
校方有責任提供資訊
教育局昨日的聲明稱,學校安排其他學習經歷活動時,必須讓學生依據個人原則及參考社會規範,作出自主判斷後才實踐,「強制學生參加遊行,漠視個人意願,並不一定會帶來優質的學習」。該局強調,要增強高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和關心香港,有很多更有效的途徑,校方安排活動時,需要得到學生和家長同意。
中學校長會主席阮邦耀說,現時教育局沒有訂立指引,規管學校參與政治運動,校方可自行決定。他認為學校讓學生參與政治運動,可視為公民教育一部份,但他強調,校方有責任提供資訊讓學生思考,「撐政改定唔撐,一般我哋都會正反兩面睇法講清楚,讓同學自己選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