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列六大風險 房貸、地方融資添憂內銀不良貸款壓力增

銀監列六大風險 房貸、地方融資添憂
內銀不良貸款壓力增

【本報訊】在享受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內地銀行今年要為去年的天量放貸付出代價。昨日,中銀監發表2009年年報,列出六大風險(見下文),例如今年部份信貸資金形成的實質性風險增大、強調銀行業不良貸款雙控壓力加大、房地產行業貸款風險隱患上升、地方融資平台信貸亦隱藏較大風險、流動性風險壓力增大,或影響資金按期收回。 記者:尹燕麗

為控風險,中銀監已定出七大監管重點(見下文),並已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盡快制訂資本補充規劃,包括未來一年資本補充規劃,以及未來3至5年的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

須制訂資本補充規劃

從中銀監公佈的數據看,目前銀行業各項指標達標,十分健康。但數據已是過去,展望未來,中銀監將不良貸款列為今年第一大風險,並指出,隨着整體經濟運行環境常態化以及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今年部份信貸資金形成實質性風險和損失的可能性增大。
不良貸款已是老生常談,但由中銀監強調風險卻是首次。數據顯示,2009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4973億元(人民幣.下同),不良貸款率1.58%,持續保持「雙降」。但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去年貸款總額上漲較快令分母變大,加上新增貸款是否會變成壞賬不會這麼快反映,造成去年不良貸款率降低。
中銀監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長期貸款餘額23.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7.1萬億元,按年增長43.5%。中長期貸款增量佔到新增貸款總量的七成以上,而且投放集中,約35%投資到基礎建設。隨着貸款逐漸到期,不良貸款率也將逐步顯現。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去年4萬億元經濟振興計劃推行較快,各地為搶資金造成對項目評估並不充份,且地方融資平台的監管已有加強,故出現「半拉子」工程的可能性加大;產能過剩行業信貸受控,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出口企業則同時面臨外部需求減弱、內部人工成本上升的挑戰,這些都令壞賬風險加大。
而房地產調整力度大、時間長,是所有貸款中「最危險」的一塊。

恐增撥備 影響盈利

中銀監指出,針對房地產信貸風險,要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嚴控開發貸款風險;實行動態、差別化管理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嚴限炒房和投機性購房;繼續要求銀行按季開展房貸壓力測試。
2009年,中行(3988)、工行(1398)、建行(939)、交行(3328)、農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為3627億元,佔總額的73%。汪濤表示,如果壞賬率進一步上升,銀行必須增加撥備,甚至動用利潤進行核銷,令盈利受到影響。

內銀今年面對六大風險

1.不良貸款雙控壓力加大

2.房地產行業貸款風險隱患上升

3.重點領域(例如高碳產業與地方融資平台)信貸風險顯現

4.銀行防控(包括內控管理、風險控制)形勢嚴峻

5.銀行發行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貸款雖轉出資產負債表外,但銀行要承擔貸後管理,故仍存在風險

6.流動性風險壓力加大

今年中銀監七大監管重點

1.堅持有保有壓貸款政策,促經濟與銀行轉型

2.嚴控風險底線,續嚴控限制投機炒樓,續要求各大中小型銀行金融機構按季度進行房地產融資的壓力測試

3.關注銀行利用金融創新來逃避資本監管

4.落實貸款新規,從源頭上防範貸款被挪用

5.銀行要做到「四到位」來做好內部風險控制,「四到位」即工作長效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監督隊伍建設與覆蓋面與追究責任

6.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7.關注輸入性、流動性風險,防範風險跨境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