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報上小段花邊,浙江溫州陳姓漁民,在海上捕獲一條長1.2米,重68斤的黃唇魚,運到蒼南縣舥艚碼頭出售,結果以148萬元高價賣出。
我很奇怪,再難得不過一條魚,百多萬元?一頓就幹掉了,還以為資料有誤。好奇一查,這不是最貴呢,今年二月,三名溫州老板花了345萬元,買走一條肥美的黃唇魚。光魚鰾已有3.3斤了。
何以強調「魚鰾」?原來最珍貴的就是這部位,可製成滋補肝腎功效特殊的「白花膠」,肥厚膠原蛋白不但營養價值高,孕婦產後血崩,食之藥到病除救回一命。老漁民憶述,從前漁村若捕得黃唇魚,舉村慶祝,分而食之,並將魚鰾曬乾,珍藏,以供產婦血崩時急用,可見當年民風淳樸。
今天當然獲利為先,自己不吃,換百多萬至三百多萬元,大筆橫財了。不過年初樓市熾熱,溫州老板炒賣有道,大多盤滿缽滿或手持重貨,當然奢侈得起。現在內地樓市遭政府重手打壓,好景不常,亦黃唇魚之欷歔。市場需求追貨才有高價,若買得起的人少了,不免跌價甚至乏人問津。瀕臨絕種國家二級保護之地位及質素沒變,是人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