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局上年度錄得破紀錄的逾100億元收益,盈餘達69億元,賺錢之多等同大發展商,不過受重建影響的居民沒半點得益。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局方沿用多年,按同區七年樓齡的賠償方案已經「賠得好好」,強調賠償機制沒有剝削舊樓業主,因此不會因盈利大增而提高賠償金額。關注舊區重建的團體批評,市建局只顧賺錢,完全漠視受重建影響的居民賣樓後生活。
記者:馮永堅
市建局昨日公佈09/10年度財政狀況。截止今年3月31日,市建局資產淨值為167億元,當中包括政府在01年注資100億元;上年度綜合收支錄得69億元盈餘,為創局九年以來最高。市建局解釋是灣仔利東街、觀塘月華街及深水埗醫局街三個重建項目招標時市道良好,發展商出價積極,因而取得較理想的前期款項所致。市建局08/09年度錄得逾40億元虧蝕。
今年料僅微利
經常被指將重建單位包裝成豪宅出售的市建局,亦首次公佈過去多年與發展商合作的八個重建項目收益資料,總收入為20億元,當中以上環帝后華庭最賺錢,市建局分得5.63億元;分得最少的旺角廣鏞街項目,也有5,600萬元進賬。不過市建局事先張揚,指今年度只有西環餘樂里及大角嘴杉樹街兩個項目招標,未來18個月只推出1,000個單位,相信今年度只會錄得微利。
市建局賺大錢也不願意與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分甘同味。過去不少利東街及觀塘受重建影響居民指市建局賠償,根本不足以在同區購買七年樓齡單位。
無意提高賠償
張震遠回應指市建局賠償方案沿用多年,有關賠償金額遠較市場高,即使該局未來繼續賺錢,但也無意提高賠償金額。「因為個市道好先會賺到咁多,未來我哋仲要面對好多不明朗因素,亦要做好多冇回報嘅保育、綠化項目」。他解釋去年賺69億元是一個「意外」,強調市建局全部盈餘都會用作舊區收購重建、保育及綠化等工作,以改善舊區居民居住環境。
關注城市規劃社區大聯盟主席羅雅寧表示,過去不少受重建影響居民指收了市建局賠償後,根本不能在同區購買七年樓齡單位居住,而要租或買舊樓,「市建局賺錢都要賺得有良心啲」!她指,市建局除要提高賠償外,也要盡快落實樓換樓、舖換舖等方案讓居民選擇。
市建局重建賺錢項目
項目:上環帝后華庭
盈餘(億元):5.63
項目:堅尼地城泓都
盈餘(億元):4.64
項目:灣仔莊士敦道
盈餘(億元):4.06
項目:加惠民道怡峯
盈餘(億元):1.5
項目:窩打老道8號
盈餘(億元):1.29
項目:旺角朗豪坊
盈餘(億元):1.26
項目:旺角新填地街
盈餘(億元):0.74
項目:旺角廣鏞街
盈餘(億元):0.56
資料來源:市建局
發展商收益多過市建局
【本報訊】市建局營運模式,收購、居民搬遷及拆卸工程由市建局負責,之後就招標由發展商負責起樓,雙方再按比例分享賣樓收益,市建局在過去八個項目就有20億元進賬。但發展商不用負責最困難的收樓,分賬比率卻更高,賺得比市建局更多。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市建局不要為了賺錢而與發展商合作牟利,應多建小型單位。
市建局揀選合作夥伴時,主要是考慮發展商的出價,又會訂立不同賣樓分賬比例。據悉,發展商賣樓收益所佔比重較大,因此市建局公佈的帝后華庭、泓都及莊士敦道等八個項目中,扣除投標價後,發展商實際收益遠多過市建局。
議員倡自行重建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表示,市建局未來應自行重建舊樓,及多建面積較小的單位,以滿足未能置業市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