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蘋論」文前引北島的兩句詩,有朋友希望我能解釋一下,包括這兩句的含意和我為什麼要引在文前。
詩無達詁,能解釋得一清二楚的就不是好詩了。不過稍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也無妨。兩句詩是: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從語言結構來說,「卑鄙」與「卑鄙者」,「高尚」與「高尚者」,都是語意的重複,本應避免在一句中出現。但在這裏,詩人這樣寫正是要加重他對「卑鄙」與「高尚」的感情色彩,以示不能用其他詞去陳述。「卑鄙」與「高尚」指的是行為或手段,而「卑鄙者」與「高尚者」則指具體的人。「通行證」雖屬中性,但有通行無阻、無所不達的含義。「墓誌銘」本也屬中性,但只是墳墓才有。因此,兩句詩的含義就是:儘管我們憎惡卑鄙者的卑鄙行為,但卑鄙者以他的卑鄙行為在現實社會卻無往不利,卑鄙行為永遠通行無阻。至於高尚者的高尚行為,則會把高尚者帶進墳墓。換句話說,你高尚吧,高尚「死定」了。
如果一個社會,卑鄙者的卑鄙行為可以通行無阻,而高尚者的高尚行為則必然到處碰壁,等在前面的只是墳墓,那麼這會是怎樣的社會,這是怎樣的世界呢?
這兩句詩表現出詩人的憤世嫉俗。
我原認為香港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卑鄙不一定通行無阻,高尚也應受鼓勵,至少不應總是碰壁,不至於「死定」。但看到特府與建制派的公然卑鄙,而且毫不掩飾,於是想到這兩句詩。愛護香港的人誰也不想香港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