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醫療事故急增議員促設懲處私院機制

孕婦醫療事故急增
議員促設懲處私院機制

【本報訊】分娩服務近年成為私家醫院的主打,但去年私院發生的醫療事故,較前年大增六成,其中以胎兒死亡或嚴重受傷個案增加最多。而近年涉及孕婦嚴重受傷或死亡個案也倍增。立法會議員質疑,事故急升與私院過份着重分娩服務有關,要求政府加入懲處機制。 記者:陳凱迎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則指,孕婦及胎兒有關的私院醫療事故增加,與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增加,加上內地孕婦產前檢查不足有關。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私家醫院醫療事故,文件資料顯示,本港13間私家醫院於去年共發生52宗醫療事故,較前年的33宗增加近60%;今年至3月31日已有5宗。
在各項醫療事故中,與胎兒死亡或嚴重受傷相關的有19宗,佔最多數;此類事故的增幅也最大,與去年的4宗比較增近4倍。與孕婦死亡或嚴重受傷相關的私院事故,自07年起直線上升,當年只有兩宗增至前年的8宗,再增至去年的12宗,即3年內急增5倍,當中有1人死亡。
至於進行手術或介入手術程序期間或之後,出現非故意受傷或併發症的個案,去年有15宗,較去年增3宗;手術後遺留異物及在錯誤部位進行手術,分別有1宗事故,餘下4宗個案則未有說明。

鼓勵院方公開問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昨於會上質疑,私院與孕婦的醫療事故急升,與院方太着重分娩服務有關,要求政府設立懲處機制,加強阻嚇力;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規管私院服務的衞生署只要求院方發生事故後主動呈報,卻未必將事件公開的制度保守及落後。
署理衞生署副署長黎潔廉承認,未必每次發生事故後,私家醫院都須被懲處。
周一嶽認為,現時監管私院的機制已足夠,呈報事故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有助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該局已鼓勵院方將不完善的問題盡量公開,以增透明度。
私家醫院聯會發言人劉國霖就認為,來港分娩的內地孕婦,產前檢查次數經常不足,「香港孕婦最少檢查10次,內地婦就最少兩次」。在缺乏與醫生溝通的情況下,孕婦容易於分娩時才出意外。

私家醫院近期醫療事故

2010/03/03
內地婦在浸會醫院剖腹分娩,誕下嬰兒後大量出血,醫生即時替其切除子宮,最終不治

2009/12/21
浸會醫院一名初生男嬰因腦膜炎三度抽筋卻無醫生臨床診治,更一度無呼吸,9小時後才送公院治療

2009/10/14-19
荃灣港安醫院通知,指該院錯誤將適合1至3歲幼兒進食的奶粉,贈予17名初生嬰兒

2009/10/10
內地婦於浸會醫院誕下男嬰,疑其間使用過多催生劑,致羊水栓塞死亡,院方否認失誤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