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水源空氣輻射量

監察水源空氣輻射量

【本報訊】危難應變學會會長陳德勝指出,按核安全指引規定,若出現洩漏輻射的核災難,10公里範圍內人畜必須即時撤走,減少直接受輻射影響,否則可即時或數天內死亡。但輻射的粒子可隨風及水源飄至更遠地方,必須監察水源及空氣中的輻射量。

港設有淨化中心

陳德勝指出,本港一向有洩漏輻射的應變機制,「除咗機場災難之後,第二個大型應變就係大亞灣核電廠出事」,本港東區醫院及屯門醫院是指定淨化中心,為受輻射影響人士冲洗;醫護人員必須穿上全套保護衣,急症室也設有儀器測試有否受輻射物料污染。
除核電廠內出事外,陳德勝表示,也要防範運送核廢料時出現意外漏出輻射。若受高劑量輻射影響,「個人會惡心、頭痛發燒、影響造血功能而有貧血、流血不止、肚痛同脫髮」,若長遠因吸入或從食物鏈中吸收到輻射,也會影響人體DNA增加患癌風險。
香港核醫學會會長魏偉達指,受輻射影響的人,輕則全無反應,較嚴重者會肚瀉或發燒,最嚴重可即時死亡。至於輻射會否傳染?魏說,除非有人被會發放輻射的物質污染,才會將輻射隨處發放,否則身體接受輻射後,一般不會將之傳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