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總統宣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伊朗的決議案時,兩度強調伊朗日益「孤立」於世界之外。奧巴馬政府施行了十六個月的「伸出友誼之手」(語出奧巴馬就職演說)政策,卻換來伊朗加速發展核子計劃的結果。聲稱伊朗「孤立」,大概是美國這個政府唯一可以合理提出的成就。
真是這樣嗎?就在上周二,總統吹噓伊朗更加孤立的前一天,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的領導人在伊斯坦堡齊聚一堂,《紐約時報》稱之「似乎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區域強權展示,目的是挑戰美國」。
在上個月,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德黑蘭,和土耳其及巴西領袖共同主辦了一場招搖的愛的嘉年華,三人攜手高舉,宣佈達成轉移濃縮鈾的協議,這項協議的目的,就是要破壞美國推動聯合國制裁伊朗案的意圖。
六周前,伊朗獲選為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成員,這個可笑的選擇,將奧巴馬想孤立伊朗,使伊朗在他珍視的這個國際組織中喪失合法地位的意圖,大大嘲弄了一番。
日益孤立?單只去年,艾哈邁迪內賈德就造訪了阿富汗、土耳其、丹麥、委內瑞拉、巴西、玻利維亞、塞內加爾與岡比亞。上周五,他人在中國。
布殊執政期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三項制裁伊朗的決議案,全為無異議通過。但奧巴馬政府徒勞十六個月,只為他那些可憐的制裁條款爭取到十二票,黎巴嫩棄權,土耳其和巴西則投下反對票。
從一開始,奧巴馬對付伊朗及其他流氓國家的策略就是表達善意與讓步,以為會得到以下兩種結果之一:(a)另一方改變政策,或(b)若另一方未改變政策,世界會孤立那個犯規的國家,站在我們這一邊。
那就是過去近一年半的多次和平提議、協商、讓步、兩次對伊朗人民的賀年訊息、對美國參與一九五三年推翻伊朗政權的政變展現略顯卑躬屈膝的態度,以及在和平示威者威脅伊朗政權穩定時,可恥地保持沉默。
伊朗怎麼回應?挑釁、輕蔑、加速核子計劃。
全世界怎麼回應?站在我們這一邊?俄羅斯和中國激烈地討價還價,成功地讓制裁決議內容空洞化。土耳其公開選擇和區域強權(伊朗及其庇蔭之下的敍利亞、真主黨、哈瑪斯)站在一起。
還沒提到巴西呢。
經過十六個月接連不斷以妥協姿態向這些強權獻殷勤:與俄羅斯「重啟」邦誼、向中國叩頭、訪問土耳其兩天,用二十國集團取代八國集團以提升巴西的國際地位,最後得到如此的回報。這一切已被解讀為美國的軟弱,是奧巴馬可以被耍弄的證據。
上周三《華盛頓郵報》以標題〈美國對抗伊朗同盟顯現新的脆弱迹象〉,言簡意賅說明了其結果。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