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暮春,馬英九因上台後政績太爛,支持率從去年的七成半猛瀉至二成幾。朝野一片罵聲下,與大陸「河蟹」搞活經濟成了唯一救命稻草。而蔡英文則以清新理性形象,率民進黨走出阿扁烏雲,市縣選、補選連奏凱歌,民望飆升,反超總統十餘百分點。
且把辯論會當演唱會
就在此時,男英忽向女英擲下戰書,急邀電視大辯論,辯題: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應否盡快簽署。藍營中,除馬團隊外,個個憂心忡忡,因為帥哥馬出了名不善言詞,而且一路當官,根本就是經濟門外漢。綠營上下則喜出望外:才女蔡口齒便給,專業資格更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國際貿易教授。
但是,兩個半鐘辯論跌碎所有眼鏡,七成人認為馬贏蔡輸(電視叩應)。隨後的民望調查,馬英九一洗十一月頹勢,攀升到百分之三十八,蔡英文則急跌至百分之二十七。
囉嗦這些《海角七號》故事,是因為兩月前「雙英會」和三天後「余曾辯」相似之處實在太多,余大狀有必要從蔡博士的敗迹中吸取教訓。
蔡英文敗就敗在真把「雙英會」當作了辯論會,一場有專業評委舉牌打分的辯論會。於是運用她的專業知識,分析經濟「傾中」的風險。語調難免平直,內容難免沉悶。馬英九則正確地將其定位「演唱會」。抑揚頓挫,配之瀟灑肢體動作,時而豪情萬丈,時而俏皮幽默。具體數據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外行反正看熱鬧,即刻博得滿堂彩。
余大狀,請記住,「余曾辯」也是一場「演唱會」,千萬別讓專業優勢害了你。你說普選定義、人權公約,他一句「國際慣例合理限制」,觀塘順嫂一頭霧水矇查查。
應情理並重窮追不捨
辯論會重的是理,演唱會重的是情,請用浸滿人情的庶民語言和市井例證打動順嫂。比如學童心聲「有人講緊大話」類。
馬英九另一必殺技是,對蔡的實質質問一概避而不答,你問你的,我唱我的。才女過於溫良令其多次過骨。相信煲呔亦必採用此術,繞開一些無論怎麼回答都難以服人、或一答之下原形畢露的問題。傷六指不如斷一指,余大狀和智囊們必須想出一條一劍封喉的問題,哪怕用盡六輪詰問機會,也定要橫跨中英文窮追不捨。
大家心知肚明,中央不給泛民鴿派絲毫「鴿的理由」,爛方案肯定要遭否決,「余曾辯」料無實際功效。但寄望這場「演唱會」能夠匡正視聽,讓港人特別是所謂中間市民心悅誠服:民主「拋錨」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余女士,你的身高比曾先生長十五厘米(目測,斷估);余議員,你的選票比曾特首多一百二十六倍(八萬二千六百除以六百四十九減一);更重要的優勢是,你自討苦吃,棄高薪做民意代表,無私無欲必無敵,看老細眼色行事的打工仔當奴曾,怎是你的對手?
凝緣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