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經貿仿CEPA 政治效東盟 - 李平

盡論中國:經貿仿CEPA 政治效東盟 - 李平

大陸與台灣有關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可望在本月底簽署協議。這個協議常常被比作大陸與香港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帶給台灣的經貿利益是顯然易見的,但台灣能否避免重蹈香港覆轍,不將重大經濟決策權變相交予北京,端看政治上能否仿效中國與東盟的《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在兩岸關係上以經濟推動政治,是北京一向的策略。而CEPA的實施令北京堂而皇之地介入香港重大基建、金融經貿決策,持續向香港「泵水」也削弱了經濟上獲利的港人的政治抗爭,更令北京決心與台灣建立類似的協議CECA(兩岸緊密經濟合作協議),以籠絡日漸離心的台灣人,國民黨重奪政權,則創造了兩岸合作的機會。
不過,台灣的政制始終是總統、立法委員都經普選產生,有在野黨的制衡,國民黨不能為所欲為,因此,CECA從名稱到內容都生變,中國與東盟的《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則成為ECFA的藍本,從16條條款到早期收穫計劃的500項減稅產品,都抄個不亦樂乎。

台要把握隱藏的主權問題

北京有心讓利,台灣要在談判中爭取更多利益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把握隱藏其中涉及經濟決策權及行政主權的問題。台灣綠營因擔心主權受損而強烈反對簽署ECFA,甚至稱之為「終極統一架構協議」。這種擔心,如果以CEPA對香港政治的影響去衡量,當然是有理有據,但同樣以CEPA去衡量,要台灣工商界放棄進軍大陸市場的龐大商機與利潤,又是不切實際的。
不過,東盟諸國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並未因此喪權辱國。台灣綠營抗拒ECFA,既是抗拒大陸的統戰,也是抗拒為國民黨製造提升政績的機會。馬英九政府如果同意就ECFA舉行公投,並非沒有勝算,刻意反對公投,是否受到畏公投如虎的北京的壓力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