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管理局擔任高級行政經理(護理)的陳磊石,累積了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最近把他帶到世界衞生組織,出任護理及助產服務首席科學家的崗位,成為歷來首位擔任這個職位的亞洲人。
陳磊石76年在瑪麗醫院護士學校畢業,78年轉到澳洲生活,直至93年才回流香港。畢業至今轉眼34年,當年初出茅廬的男護士現已過知天命之年,行年五十有五,每天要面對的挑戰不再是照顧病房內的病人,而是退居幕後人手培訓和調配的煩惱。
過渡期頂替六個月
在世衞負責統籌各區護理人員培訓和資源調配的護理及助產服務首席科學家一職,最近因上任退休從缺,過渡期間世衞找陳磊石頂替六個月,直至下任上馬為止,間接造就他成為首位亞洲人擔此重任。
陳磊石說,世衞選上他並不出奇,因他跟世衞早已「結緣」多年,「我95至98年間喺佢哋西太平洋區做咗4年發展顧問,幫手制訂護理人員培訓標準同運作模式等等,所以幾熟悉佢哋點樣運作。」但他說這高職並非優差,「至少世衞份糧要畀返醫管局,喺當地生活費我要自己畀埋。」
助發展中國家培訓
新官本月21號上任,「真係去到先知可以做到幾多嘢。」他認為最重要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的護理人員培訓制度和資源運用,「最終一定要佢哋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唔需要長時間靠其他人派人幫佢哋。」
雖於今次只屬短期「戥腳」,陳磊石仍然「感到好光榮,個人好有滿足感。」他指當初曾有人推薦他直接應徵擔任長工,但思前想後最後還是婉拒,「始終都要諗好多因素,尤其係我有一對孖生小朋友兩歲都未夠,始終都係放唔低佢哋咁耐。」
陳坦言,接任今次為期六個月的短工也曾經過一番掙扎,但最後還是說服自己說服太太,孤身到瑞士日內瓦履新,「我同太太講機會唔係次次都有,雖然會好掛住屋企人,但真係好想做到呢份工」。快將離港,陳磊石早有準備和家人保持聯繫,「到時會用視像通話同佢哋見面。」
記者 梁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