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科工(2357)第一步重組工作大致上已完成,汽車業務完全剝離,全面向航空工業轉型,而去年業績亦扭虧為盈。
中航科工未來將會陸續壯大,母公司中航工業集團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把1500億元人民幣的航空業務,分階段注入中航科工及其子公司內,中航科工會成為「明日之星」,現時趁低分階段收集,一兩年後有機會大賺。
首階段重組已完成
中航科工重組方式主要是與母公司置換資產,去年4月剝離虧損的整車業務後,已換入上航電器及蘭航機電全部股權;去年11月,出售汽車發動機業務的東安動力,換入中航光電43.34%權益;另外,中航科工並持有洪都航空44.81%,以及聯同哈飛集團投資合營(佔20%),從事空客系列飛機複合材料零件製造業務。
今年3月,中航科工向母公司收購中航凱天及中航蘭飛,5月完成。6月,集團再進行重組,將中航凱天及中航蘭飛注入附屬公司中航電子內,而中航電子亦向中航工業集團及屬下公司收購4項資產,包括仟山電子100%、陝西寶成100%、太原儀表100%及陝西華燕12.9%權益。
中航電子收購項目與航空業設備、儀器和元件有關,與現有業務可產生協同效應,收購以發行新股進行,作價26.75億元,收購完成後,中航科工持中航電子股權由49.93%攤薄至44.25%。
中航科工完成第一階段重組後,已進入航空工業的主要領域,目前可生產飛機的元配件、教練機、直升機、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等,並會不斷調整業務定位,做大做強,目標是要打造成中國航空工業全價值鏈航空產品製造業務的旗艦公司,公司亦不排除日後發展軍用航空業務的可能性。
中國正大力發展航空工業,中航科工在這方面會配合母公司中航工業集團的發展而擔當重要角色,前景看好。中航科工股價由今年4月9日的高價4.10元回落頗速,上月26日低見2.12元,上周五收2.50元,已有見底回升之勢,可收集作長線持有。
郭兆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