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住宅樓宇耗能無監管

特稿
住宅樓宇耗能無監管

電力消耗是本港主要溫室氣體排放的源頭,估計建築物帶來的溫室氣體佔全港總排放量的57%。機電工程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住宅單位耗電量僅佔全港耗電量25%,卻未包括住宅公用地方的耗電量。綠色和平批評,政府將住宅公用耗電計算在商業用電範疇,目的是壓低住宅建築物的耗電比率,逃避制訂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

深圳引入低碳住宅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表示,現時本港只得《建築物(能源效率)條例》有部份條文監管商業樓宇的總熱轉移值(量度建築物吸熱能力及導熱能力的指標),住宅樓宇的耗能毫無監管。該會促請政府強制發展商為旗下私人屋苑進行碳審計,實際成本非常有限,「只係(興建)一個洗手間嘅成本」。
不過,政府未有將住宅公用地方的耗電量納入住宅單位耗電量中,令人質疑政府有心淡化住宅樓宇耗電量,根本沒有決心制訂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
事實上,「無碳樓宇」勢成全球趨勢,新加坡已強制規定新建私人樓宇必須符合綠色建築的要求,英國也有全面政策,推動無碳樓宇2016年進入市場,即使本港毗鄰的深圳也已引入低碳住宅。古偉牧指出,政府若肯修改《建築物(能源效率)條例》提升節能要求,在樓宇設計階段強制進行微氣候研究及能耗模擬,確保樓宇耗能低於市場水平,估計新建樓宇碳排放量可降低35%。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