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六月二十三日政改方案表決的時間還有十天,各方面都在不斷表態,都在不斷以各種渠道提出本身的立場及理據。特首曾蔭權先生及他的團隊繼續日夜播「起錨」的訊息,希望公眾及政黨支持政改方案。泛民主派政團成員同樣空群而出,有的表明將否決方案,有的則希望還有轉圜的餘地,可以爭取到一個進步的方案。
儘管支持、反對方案的意見紛陳,但雙方的距離、雙方的鴻溝絲毫沒有收窄的迹象。再多的發言都變成各說各話,沒有甚麼進展,更不要說有突破。
造成目前各說各話、僵局難解的根本原因當然是特區政府推出的政改方案跟市民及泛民主派政團的期望相距太遠。在中央政府定出普選時間表後,市民期望二○一二年的政改方案會堅定、明確的朝開放、朝普選的方向邁進,不會再猶猶豫豫,舉棋不定。畢竟距離二○一七年普選特首、二○二○年普選立法會的時間已經不多,市民、政團、社會都要作好準備。
可惜特區政府推出的是一個跟○五年方案幾乎一模一樣的方案。新增的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依然由幾百個區議員互選產生,市民無權參與。更重要的是方案對如何過渡到全面普選交了白卷,對功能組別的存廢不置一詞,留下了一大片空白,一大串問號令市民無所適從,難以接受。正如不少反對政改方案的市民所言,終點不明,前路不清的方案,教人怎麼起錨前進呢!
然而,特首及特區政府看來完全不明白市民的憂慮及不滿,完全不明白市民為何不接受方案;反而堅持要市民接受方案,反而加大聲量、加大力度宣傳這個「天殘地缺」的方案。特首及他的班子大概以為,多喊幾句起錨,多為政府方案說點好話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就能改變市民的態度。但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他們看到方案不是朝雙普選邁進時,越多的宣傳只會令市民越反感,只會令市民更堅決反對方案。
另一方面,不好好聽取市民意見,修改方案,只是一味硬銷也令主張溝通對話的政團變得更被動,也令溝通對話這條路更難走,也令各方的分歧更難消弭。應該看到,由於中央政府、特區政府跟泛民主派政團之間長期缺乏互信,沒有透過溝通談判解決問題的經驗,要在政改這樣重大的問題上透過談判及互諒互讓解決矛盾本來就十分困難。再加上雙方實力懸殊,權力及籌碼都集中在中央及特區政府手上;假如中央及特區政府態度僵化,不肯讓步,參與談判的政團、議員很容易空手而回,得不到任何成果,甚至備受質疑與批評。這樣下來,還有甚麼政團、議員願意透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呢?
要讓溝通對話的政治文化落地生根,要避免不同意見各走極端,手握大權的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不能再一意孤行,不能再拒不讓步了。事實上市民對政改沒有甚麼非份之想,沒有甚麼離經叛道的要求,大家希望的是二○一二年的政制比現時更開放、更民主,大家希望的是二○一七年及二○二○年實行的是真正的普選,不再有政治特權,不會有魚目混珠的A貨普選。只要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能順應市民的要求修改方案,作出更切實的承諾,僵局便可以打破,對抗與衝擊便可以紓緩。中央政府及特首有這樣的勇氣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