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iTune下載的雜誌《文化現場》編輯祝小姐用電郵問我,關於世界盃嘉年華會化和全球化的關係,問題有三,我的答案其實離題,而且還想反問:編輯小姐覺得世界盃很嘉年華會化嗎?我沒感覺到啊。假如說今屆有線的直播,因為少了競爭,主持人不必找曾志偉阿叻這些外援在直播室扮大佬,阻住個世界波轉,氣氛反而正路。講波佬永遠受歧視,一旦幾個台爭崩頭,講波佬幾專業都假,都要讓低胸超短褲的波妹「越位」。我承認可能是妒忌人家身材火,看到這種所謂世盃嘉年華就會眼火爆。所以,可以直接跳去第二題,就是說,我從來不曾感應過什麼人生精彩嘉年華,很觸動,很震撼那些,都是跟嘉年華會相反的場面。
最後編輯小姐問,我想搞一場怎樣的嘉年華會,什麼主題內容。唔,還有什麼比得上政改起錨方案嘉年華狂歡呢。席天幕地,從今天起直至623政改投票日,包起立法會,招呼市民任點任食海鮮餐,名流明星球星輪流獻技,高官副局棟篤搞笑登場,起錨之聲,響徹維港。因為是頭一遭的政治嘉年華,沒理由不派錢,派得多,支持者叫起錨口號更響更齊,媲美非洲大聲公Vuvuzela。編輯小姐可能詫然,這個也叫嘉年華會?起錨廣告推銷說這是邁向普選第一步,證明政客都是肥馬和亨利的同類和擁躉,不「擇」手段。
世界不會因為香港政改原地踏步改變磁場,相比之下,決賽夜由朝鮮大挫美國捧盃的話,地動山搖,這才是嘉年華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