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會聽會講廣東話的少數族裔社群,有着香港人身份,卻因不一樣的面孔,面對不少生活困難。為協助本地少數族裔青少年健康成長,香港遊樂場協會賽馬會上葵涌青少年中心推行「關懷.尊重.樂融融」計劃,同時進行社區教育,促進種族和諧,此計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3萬元推行。
中文名字叫若琳的Noreen,是10歲的巴基斯坦裔女孩,因中文程度跟不上,現就讀小一。她認為華裔同學與她沒甚麼分別,不過同班同學年紀都較她小,彼此沒太多話題,反而在課外活動牛仔舞班,令她認識更多中國人朋友。
協助少年建立自信
與Noreen同校的華裔學生阿瑤表示,起初擔心言語不通,未敢與少數族裔同學接觸,後來得知對方會說廣東話,就慢慢建立起友誼。「有時佢哋會問我中文,我又問吓佢哋英文。佢哋啲男仔跑得好快,運動好叻!」
能說流利廣東話的Asim也是巴基斯坦裔,就讀小四,他說雖然在學校長時間與中國人相處,但最多機會互相交流反而是課餘時間。現時是學校足球隊前鋒的他,喜歡在課後「以波會友」,與中國人朋友踢足球,互相認識。
是次計劃負責社工黃健樂表示,葵青區內居有逾萬名少數族裔人士,計劃希望透過不同興趣班,包括網頁製作及手工藝班,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建立自信。
黃健樂又表示:「佢哋平時多數都係返學、去寺廟,再加上經濟環境唔理想,好多時同社區隔絕,局限咗青少年嘅成長同發展。」
暑期辦展覽及表演
手工藝班早前在區內一所小學進行,印度裔、巴基斯坦裔等不同種族的青少年,可與好友合照並即場列印,放入自己親手設計及製作的相架,製成品可帶回家留念。參與者同時製作壁報,分享參與活動心聲,壁報上寫上不少「開心」、「好玩」等正面感受。壁報將擺放於小學校內,以助華人學生認識少數族裔。
此外,計劃將於暑假,在葵青區內進行一次由不同族裔青少年共同籌辦的展覽、攤位遊戲及文化表演,親身展示屬於他們的種族特色及文化,以推廣不同種族和諧共處的訊息。展覽詳情可致電24243043,向香港遊樂場協會賽馬會上葵涌青少年中心查詢。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