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1月示意,內地很多人有意在港投資後,全國社保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昨日表示,應該在完善制度以後,選擇時間繼續推進港股直通車。
須先完善制度
早於2007年8月,內地就公佈試行港股直通車,外滙管理局最先批准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國銀行分行開展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業務試點,而戴相龍正是時任天津市市長,故他對港股直通車十分熟悉。
除天津外,上海也對該業務興趣濃厚。今年1月,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在港表示,將會按外滙管理、相關制度及境內投資者對境外的了解情況,逐步推進個人作境外投資,並表示,如果逐步開放的話,內地投資者會十分重視香港。
地方政府對於港股直通車躍躍欲試,但必須中央在制度上放行。前日,中國外滙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孫魯軍表示,今年將繼續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研究准許個人開展境外企業投資,以及允許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業務開展等,這無疑是對外滙管理制度的突破。
除制度外,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還指出,要推行港股直通車,必須先解決內地投資者教育及風險管理兩大問題。港股直通車涉及資本賬戶開放,所以要有序進行。他建議,可先對了解港股的高端客戶開放,如100萬以上私人銀行的客戶。隨着外管局逐步開放境外投資,未來內地人可來港投資全球資產,包括股票、債券、物業或者企業。
券商:未聽聞出台
不過,內地一家主要券商的部門主管稱,今次戴相龍有關「港股直通車」的言論並沒有定下任何目標期限,按本港術語即是說「有排搞」,屬應酬式的講話多於實際。他又稱,暫時未聽到相關政策有新動作,目前內地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某程度上已達內地資金到海外投資的作用,內地一方面有外滙管制,人民幣一日未能自由浮動,讓資金自由來港買賣港股,存在很大難度。
除非內地有資金洩洪的逼切性,短期或會有突破性發展,但現階段這可能性甚微。再者,目前外圍市場波動,投資風險增加,相信當局現階段不願冒上這政治風險。